“双减”后教培机构存逼迫辞退等乱象 员工如何维权?
“双减”新政颁布后,一些机构存在延发工资、逼迫辞退、正式合同变“兼职”等乱象
教培行业员工如何依法维权?
“双减”新政颁布后,以学科培训为主体的校外培训机构面临着一场转型。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教育机构存在延发员工工资、逼迫辞退、正式合同变为“兼职”合同等乱象。
“主动”辞职
今年国庆假期前,在北京一家知名在线教育企业从事课程运营的徐倩被告知,自己被裁员了,一切将按正规流程,依据《劳动合同法》给予赔偿。
徐倩的遭遇已经算是“幸运”。
在江苏省淮安市一家线下教育机构工作了5年的陈金云告诉记者,8月起,他所在公司开始“克扣”工资。按照合同,工资除了底薪,还有由学生数、课时数决定的绩效。“双减”前,陈金云负责40名学生的教学工作,一名初中生课时费110元,加上2000元左右的底薪,加上“一对一”课程提成,原本7月份的工资能有八九千元,但是最终到手不到4000元。
“7月课时都上满了,学生也没走,为什么当月工资不经商量直接少发一半?”陈金云说,9月时,7月工资不仅没补齐,8月工资又少了两三千元。老板给出的解释是效益不好,如果接受不了就要签“自愿离职”声明,届时会把工资结完,且没有赔偿。
陈金云告诉记者,公司为了节省成本,会特意不给一些老师排课,一个月工资只有两三千元,这会导致很多人主动提出离职。现在这所培训机构的教培人员已从原来的60多人减少到不足20人。
艰难转型
之前在一家教培机构做课程运营的韩杨“幸运”地没有被裁掉,被调整到素质课程做转化销售。一个月后,韩杨的态度起了变化。原来,调换业务的韩杨做着自己根本不擅长的工作,却面临着严格的KPI标准:今年年底前素质课经营目标要在此前基础上提高30%。“行业遇冷,业绩持平都难以实现。”韩杨说。业绩不达标,他被部门领导谈话后,打算明年重新找一份工作。
陈金云说,对于留下的员工,老板还给大家想了一条“出路”:凡是在职老师白天必须坐班,整理题目、收集试卷、练课。不想坐班可以变为“兼职”。坐班备课之余,老师还会做起推销工作,给家长打电话寻求续报课程的可能。
依法维权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杨保全律师表示,上述情况,存在侵犯员工合法利益的行为。针对“协商降薪”,他表示如劳动合同中已经对底薪、课时费有明确规定,因“双减”政策影响,学员和课时减少而导致绩效减少,不算违法。“但倘若直接降低底薪、课时费的标准,应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未协商一致却擅自降薪、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该行为是不合法的。”
对于“劳动关系解除原因”,杨保全介绍,个别培训机构以降薪、强制要求加班为要挟,要求员工将离职原因说明为“自愿离职”,即因个人原因主动申请离职,倘若员工签署,则可能被认定为主动申请离职而无法获得应有的经济补偿。“因此,劳动者在与培训结构协商时,如遇上述情况应拒绝签署相关离职协议。”
杨保全强调,如对劳动者进行调岗,不仅要考虑调岗行为本身的目的和必要性,也要考虑劳动者能否胜任新岗位、调岗前后薪酬福利变化是否合理等。此外,调岗还需履行相关程序。
他建议,如果培训机构存在上述违法行为,员工应注意收集相关证据,例如保留聊天记录、谈话录音等,通过仲裁、法院起诉等形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还有权主张获取经济赔偿金。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