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苏轼随手写一诗,差点葬送一首人人激赏、气势壮阔的名作
每当读起唐代徐凝《忆扬州》中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诗句时,总是把玩不已,觉得这两句诗简直把扬州的月色写绝了。虽然不敢说这两句诗超越了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和张祜的“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但至少能与二者媲美。因此总是很奇怪能够写出如此令人陶醉诗句的徐凝,为什么诗红人不红,在整个大唐文学史上,好像并不太为人注目。难道是因为诗作的数量少?但是比他写诗更少的张若虚、王之涣、张继,好像都比他名气大!查阅资料之后,好像找到了答案,觉得很可能与北宋大文豪苏轼有关。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除了《忆扬州》外,徐凝还有两首诗很有名,一首是他的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
出拥楼船千万人,入为台辅九霄身。
如何更羡看灯夜,曾见宫花拂面春。
另一首是后来被苏轼斥为“恶诗”的《庐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万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围绕这首《庐山瀑布》,发生了不少故事。我们知道,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正因为如此,此后很多诗人到此搁笔,这正如李白到黄鹤楼一样,“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庐山有“谪仙人”留下的千古绝唱,谁敢班门弄斧?
飞流直下三千尺
但是徐凝勇气可嘉,不但敢写,而且写得非常精彩,在当时人们的评价很高,一时轰动诗坛。据《古今诗话》记载,白居易做杭州太守时,举荐江东举子张祜、徐凝等人赴京会试,张祜自负诗名,争当“解首”,徐凝不服,要当场赛诗以决胜负,于是徐凝写了这首《庐山瀑布》。诗成后,包括白居易在内,“一座尽倾”,白居易还当场赞叹说:“赛不得!赛不得!”可见徐凝这首诗是公认的上乘之作。
但是,到了北宋时期,这首诗却遇到了另一番天地,蒙受了不白之冤。据《东坡志林》记载,大文豪苏轼有一次游庐山,“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余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帝遣银河一派垂
苏轼有李白之才,也有李白的风格,因此酷爱李白,崇拜李白,对李白诗名仰重至极,所以很难保证他出于先入为主的心理,做出不太客观的评价。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固然写得好,甚至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能够超越,但是徐凝的《庐山瀑布》也绝非一无是处,更谈不上“恶诗”之名。不仅如此,徐凝的这首诗绝对可以称得上上乘之作。前面已经有大诗人白居易的肯定了,当然苏轼是看不上白居易的,他评价元稹白居易诗“元轻白俗”。但是我们今天已经可以确定无疑的肯定白居易的伟大成就。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徐凝的《庐山瀑布》诗。
万古长如白练飞
庐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万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这首诗首句写出千仞山壁,飞泉直落,气势显得十分震撼壮阔;第二句从声音上写出了它雄伟壮阔的气势,令人震撼。可以说前两句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大气磅礴,一种大局面,一种气贯长虹的神韵。接下来三四两句化动为静,把瀑布比成白练,镶在青青的山色中间,从色彩和视觉上又写出了新奇和柔和。水色、山色相辉映;动态、静态互对比;视觉、听觉齐冲击,不惟形象,而且壮美。如此,这首诗也堪称“神来之作”了。
雷奔入江不暂息
这样一首诗,竟然被苏轼讥为“恶诗”,不知苏轼的根据何在?难道仅仅是因为前面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如果真的如此的话,那么他的《题西林壁》与之相比又如何呢?
也许就是因为苏轼的这一定论,徐凝的这首诗在后来很长时间内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差点葬送了这首“神来之作”。由此徐凝本人是不是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以致于在文坛上的地位得不到提高?其实我们今天来看,古代写庐山瀑布的诗篇,能够与李白《望庐山瀑布》相提并论的,也只有徐凝的这首《庐山瀑布》诗。
一条界破青山色
由于苏轼在文坛上的影响力,导致这首诗在宋元时期几乎得不到流传。倒是到了明清时期,开始有人站出来为徐凝鸣不平了。明人杨基在《舟抵南康望庐山》中说:“李白雄豪绝妙诗,同与徐凝传不朽。”清代诗人蒋仕铨在《开元瀑布》中说:“太白已往老坡死,我辈且乏徐凝才。”可见,苏轼的评价也未必正确。所以,苏轼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一定要“谨言慎行”,否则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