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代人写的葬花诗词,从庾信到曹雪芹,竟没有林黛玉什么事
清明节气读词: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宋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初衣解词:黛玉葬花成为了《红楼梦》的名段,这个父母双亡的小姑娘,对花事有一种特别的敏感。虽然书中没有说破,但是借宝玉之眼,看到的林黛玉是在三月的中浣,拿着花锄头,锄上挂着花囊,手里拿着花扫帚,去葬花。这一经典的形象被画成各种图片,一个女子,身边有花飘落,她正在风中小立。
宝玉第1次看到黛玉葬花的时候,他并没有点出具体的时间。但是至少生活在古代的人都会会心,因为3月的中浣,正好应着一个节气和节日,就是清明节。在这样的日子里,书中只写了黛玉葬花,但是心敏的人,都应该明白葬花和清明节的内在联系。
第1个清明时节,正好是三月晚春的节气,这个时候,正是桃李飘飞,谢花结子的时期。古人伤春悲秋的伤春,多半是在此时,花事已了,如同如梦青春,大有感慨花易凋零,岁时无情之感。所以清明节又有葬花天气之说。
第2个清明时节,若逢着人生重大的离别或者离殇,很容易风雨花凋应和心境的低迷与敏感。而林黛玉正好父母双亡,她比别人更有生命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折射在对生命的爱惜和悲惋上。虽然这里没有点名是清明时节,但是黛玉葬花,也恰恰说明了清明对她的重大意义。
当代的人都觉得黛玉葬花新奇高雅,会想着这个聪慧的小姐,怎么会一肚子别人想不到的雅和奇巧?比如要用锦囊收花,要给花做个坟,还要写《葬花吟》。
实际上林黛玉和曹雪芹也并非始作俑者。至少在曹雪芹生活的1000多年前,南北朝的庾信就写过《瘗花铭》,虽然原文已经失去,但是我们通过标题不难想象,这就是埋葬了花朵,然后写一首诗以表示纪念。要知道庾信是男的。一个大老爷们,写葬花吟是什么意思?但是庾信生活的时代实在是多变。他经历过四个朝代,梁朝,西魏,北周,隋朝,这样剧烈的动荡,王朝和他自己的岁月如花飘零,想必他的葬花,带着更多的愿望太平的期望吧。
庾信本身是文武双全。他身高8尺,腰达十围,官至车骑大将军。他的葬花,绝对是借小说大,流水落花滚滚历史之感。
唐朝是一个豪放的时代,所谓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唐朝的诗歌,虽也有落花之吟,但我觉得他们更欣赏一种落花之美,年外落花闲不扫,落花满芳草,落花时节又逢君,要的就是那种花雪扑面的感觉。当然扫落花的人绝对有,李白说“城门人开扫落花”,那时候的环卫工人,为了道路的美观,也会将路上的落花清理干净。
那么到了宋朝,有一个人,被称为词中李商隐,就是一辈子沉沦下僚,没有做官的吴文英。至少他是写过《瘗花铭》,既然写过,那么也就葬过花,那他为什么葬花呢?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就是说他的清明节,是在家中,听风听雨过来的,而他正构思怎么写一篇葬花的诗歌。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那楼前的绿色深重,杨柳成荫,但是你和我是在那柳树下分手的,这清明时节,杨柳依依,还有着动人的样子,仿佛是不忍分别。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我在这样的老人的天气里,喝多了酒,被早上的莺啼唤醒。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这就对应了他的葬花,是在西园扫园子的地时进行的。他希望清明的风雨过后,能够依然地看到整洁的庭院。但是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葬花,还要给花写墓志铭?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原来是一个他心爱的姑娘离开了这座庭院。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原来是我和你再也不能一起住在这里,日日看花,所以西园才如此寥落。
据考证,吴文英有一个爱妾,住在西园,两个人过了一段时间很美好的琴瑟和谐的日子。但这个女子是因为什么状态离开了他,却没有说明。
但是纵观吴文英的一生,以他的才学绝对会应考,但他的一生都没有中举,相反,在他的一生当中,他和李商隐一样不断的从事做幕僚工作。而这种工作是非常的没有前途而且不稳定的。西园不可能是吴文英的私家园林,因为他最后穷困而死。那么他也就是为自己和爱人在苏州租的一个家。那么这个中间的不稳定可想而知。吴文英虽然深情,但也抵不住人世的悲欢离合。或者那个女子有不得不的原因离开了他。
而这件事正好发生在清明左右。虽然没有任何资料来证明吴文英努力仕途,但是从他这么多年不断地辗转各个幕府,其中的篱下之感,不稳定的感觉,只仿佛李商隐“凤城何处有花枝”吧。
虽没有见到吴文英的《瘗花铭》,到底是写了什么?但是男人葬花,大多是香草美人屈原似的托寓。不过我很难想象他像黛玉一样,手把花锄出绣帘,大抵也是顺手挖个坑,在培土之时,忽然想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正好应了清明的生死之哀。笔到心到。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清朝的纳兰性德,是痛失爱妻子,梨花谢了的时候,写下”葬花天气“他妻子因为难产去世。虽然他的妻子是5月30号过世的,此时已经是夏天了。但是在风风雨雨的初夏,纳兰性德发出了悲鸣。像这样的风雨天就是葬花天气。我不会想象他也和林黛玉一样要做出些精致。他所说的葬花天气,是天气不好,断送花开。但是“葬花”这个词,因为《红楼梦》而打眼,以至于很多人都曾经认为,红楼梦是写的纳兰性德的故事。比如这个“葬花”怎么用得如此的雷同?
林黛玉的葬花成为经典的《红楼梦》场景,但真正写《葬花吟》的却是曹雪芹。他惟妙惟肖地模拟了林黛玉的心理,仿佛伶人演旦角,你有一种出神入化的极致之美。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并不喜欢这首《葬花吟》。我觉得,还是期待男人用男人的方式来写。
我更喜欢一种非林黛玉式的深厚。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