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李白一言难尽的静夜思

2020-04-13

不知道你们是从哪首诗开始接触李白的,我自己小时候的情景也已忘记了。但我记得教儿子背的李白第一首诗就是《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给孩子解释最多的,并不是明月和故乡,而是“床”,有的说是卧具,有的说是椅子,有的说是井边的护栏。不管是什么,这是我们现代人的争论和考古没有结果造成的,肯定不是李白要纠结的地方,因为那是他再熟悉不过的一件木制器物。李白的眼里只有明月,想的只是故乡。

在李白的内心深处,明月究竟是什么,可能也只有他自己的清楚。不知李白是太喜欢明月了,还是明月太眷顾李白了,反正在李白存世的诗作中,“明月”竟然出现了300多处。李白借明月来表明自己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孤独和苦闷是其中的主旋律,寄托自己的理想、失望以及乡情和友情。具体到这一首中,明月又是什么意象呢。

李白是朋友遍天下的人,这首诗里既没酒又没友,给人无限的孤独感。从“疑是地上霜”一句来解读,当是秋季,秋季的明月,自然而然可以让人想到中秋。中秋是中国人全家团圆的日子,身边的朋友大概都回家与家人团圆去了,也难怪只剩下他一个人。李白也是人,也难免会“每逢佳节倍思亲”,但他还没能回家,他当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决心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但此时却远未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那是不能回家的。

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和创作地点,和诗中“床”一样,至今没有定论。安旗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认为这首诗作于开元十五年(727)秋,地点在安陆寿山;张一民、王彩琴认为作于开元十四年(726)秋,当时李白在扬州病倒了,写完这首《静夜思》后不久,还做了一首《秋夕旅怀》:“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我比较认同后一种说法,因为李白“杖剑出蜀”是在开元十三年(725),乘舟沿长江而下,一路走,一路送拜谒帖,一路交朋友。开元十四年时,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伙,尽管仗义疏财,但仍未交上太多知心朋友,也没有多少粉丝。在外过的第一个中秋节,身边无朋友,又赶上身体有病,故而才会有这样的孤独感,写出这样的诗。

而到了开元十五年,他到安陆时,已经有一点名气了,所以才会有人帮着介绍给他介绍对象,他也于这年年底与唐初左丞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想来这个中秋节当天,李白该是和朋友一起畅饮达旦地罢,即使做诗也该不至于这么伤感。

关于诗中所说的故乡,我认为是四川彰明县青莲乡这个地方,而不是唐安西都护府(今塔吉克斯坦境内),因为李白随父亲很小的时候就迁居青莲乡,他在这里长大,在这里读书、学剑,这里才是他记忆里的故乡,而不是出生后不久就离开的地方。贺知章所谓的“少小离开老大回”,也是学成后的少小,是相对于自己80多岁的高龄来说的。

在这首诗中,李白有无尽的思念,更有无尽的苦,相信还有更多的更多,总归是一首一言难尽的《静夜思》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