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白居易此诗精妙无比,众人却骂他不厚道,苏轼:是你们没读懂

2020-05-14

太和九年的九月二十六日,朝廷颁布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人事任命,手段狠辣的兵部郎中李训,为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了唐朝的宰相。并且他得到了文宗皇帝充分的信任,一手把持了朝政,史载“天下事皆决于训”。

登上人臣的巅峰之后,李训却把枪口对准了昔日“并肩作战”的伙伴郑注。他和心腹密谋,并拉拢了一些宫廷护卫的将领,谎称某座院内夜降甘露,想要趁着文宗皇帝带人去观赏时,诛杀宦官,并将郑注也除去。

不过,计划的实施,与预想的结果发生了很大的偏差,事情败露后,李训仓皇逃出京都,后又被抓了回来,并被押送者给杀死了。此后,李训的政敌乘机而反攻,大加株连,王涯等人也被逮捕入狱,最后被腰斩。这一事件,史称甘露之变。

之所以简单介绍这次事件,是因为,所要说的白居易诗作,是在这个背景下所写得,诗名就叫做《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有感。在朝为官时,白居易曾受到李训、王涯等人的排挤,那么当听到他们凄惨的结局之后,白居易写了什么呢?请看:

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首联的前半句,诗人感叹祸福无常,李训他们官居高位,看似风光无限,其实身后却暗流涌动;而他远离朝堂,贬谪偏僻之地,却落得一个清闲自在。所以在后半句他说自己,及早抽身于漩涡之中,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仿佛是先知一般。

颔联紧接首联的意思,写到:正是因为如此,昔日的同朝为臣的同僚,白首赴死之日,却是我在香山上独自游览的时候,这又岂非是造化弄人。这里的“白首同归”,还蕴含了晋朝潘岳诗谶石崇的典故,十分贴切。

颈联也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据《世说新语》记载,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临刑前,镇定自若地弹奏广陵散,谈完之后还说了句:“袁孝尼曾经想学这支曲子,我没有教给他,今天广陵散就此绝于世间”。

后半句则是李斯临刑前想牵黄狗追兔子而不得的故事。所以白居易想表达的是,如果不趁早脱身,大难临头时再后悔则为时已晚。

尾联则是运用了庄周的典故。楚威王曾经派使者请庄周做官,庄周却问了一个问题:

听闻楚国有只神龟,已死三千余年,君王将它装在精致的竹盒中,珍藏在宗庙里。你们说,这只龟,是宁愿死掉被人珍藏尸骨,还是情愿活在烂泥中摇尾巴呢?

使者想了想说:“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笑了笑说:“你们走吧!我也一样。”

单从艺术成就来看,这首诗精妙无比,不仅具备白居易平时通俗易懂、言浅意深的诗风,又融典于句,兼顾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契合,是难得的佳作。不过,后世很多人却因为此诗骂白居易不厚道。

蔡宽夫诗话》说,白居易被贬谪江州,就是王涯造成的,所以他才会写这首诗,以表达心中的快慰。《诗人玉屑》言:“虽私仇可快,然朝廷当此不幸,臣子不当形歌咏也。”说白居易写此诗是因为私仇得报。章惇也说这首诗是白居易幸灾乐祸(几如幸灾)。

不过苏轼却有不同的看法,他在《仇池笔记》说:

不知者以为幸祸,乐天岂幸人之祸者哉?盖悲之也。

意思就是说,那些认为是幸灾乐祸的,不过是没读懂这首诗罢了,白居易怎么会是那种幸灾乐祸之人,这首诗,是表达他心中的惋惜与悲哀啊!

其实,白居易虽然和李训、王涯等人有过龃龉,但并不至于恨之入骨,盼望对方死。而且贬谪之祸,还是因宦官所起,李训等人,发起甘露事变的初衷或许不正,但铲除宦官的目的,白居易还是认同的,所以,我认为这首诗,是白居易替同僚感到悲伤,最多,是有一些及早抽身,幸免于难的庆幸,而并没有幸灾乐祸。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