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古代游牧人的马造型

2020-05-15

就目前的考古学资料和岩画来看,在青铜器造型的表现中,大多数的马是今天蒙古马的造型。蒙古马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而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背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粗放的饲养管理,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在高寒地带原始群牧条件下形成,对马的驯化是猎牧先民的重大进步,对马的半野生饲养保证了人、马、自然的完整统一。

草原岩画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被视为早期猎牧民族唯一的历史。最原始的岩画创始于旧石器时代,经过了新石器至青铜、铁器时代伴随游牧文化达到创作高峰。岩画里具有其关于马的造型采用了写实和写意的叙述。岩画主要是采用磨刻、敲凿、划刻等制作手段,涵盖了大量朴素、风格独特的马造型,表明了游牧民族自古以来就一直把马当做神圣的动物而珍惜,马的岩画数量之大体现了草原文明的这一特征。骑马岩画标志着游牧民族的一个新的历史,马背民族的历史起源与对马的驯化,

马有关的马缰、马绊、马鞍、马蹬等马饰造型都准确无误,跑马的束尾,走马的繁缨都体现了游牧文明的成熟。南西伯利亚萨彦—阿尔泰地区在早期铁器时代初期就形成了以马具、武器和动物纹三要素为代表的发达的游牧文化。金器作为部落首领和萨满贵族等级身份的标志,墓葬中殉葬的马匹身上也发现有月牙形当卢、马镳等黄金饰件。马作为坐骑,是早期铁器时代亚欧游牧民的重要标志之一。广阔的亚欧草原马背骑乘,诸多部族大规模迁徙,融合的现象十分普遍。诸游牧部落交流频繁,文化面貌趋同,武器、马具和金属动物纹饰品呈现共同的审美趣味和统一的风格。这种交流的区域以阿尔泰西北表现突出,因而这里是草原青铜动物造型的生发地。

西方学者认为世界马车来源于西亚或草原地区的争论不影响我们在美学上的比较。两河流域公元前两千纪前半叶的双轮车与商代晚期的车子比较后认为两者在形制、结构、用途等诸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是有车本身的物理原理决定而非种族和意识形态,草原上发现的车马岩画和青铜造型是猎牧先民驯化野马的发展必然。草原岩画向我们展示了先民在驯化马的同时开启了驾车的先河。如果我们把中原商周时期的轮辐战车与亚欧草原、埃及和西亚的马车相比,会发现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马衔、马鞭、弓形器的形制相似,系驾方法类似或存在承接关系;都采用了同样的技术制造马车;都是由上层统治阶级控制着马车的生产;是统治阶级炫耀权力的工具和等级。

人马造型是草原青铜文化中主要的题材,饰牌造型中有大量骑士出猎,战争的画面。骑士出猎雕铸了两骑士按辔徐行对语的场面,虽没有疾驰射猎,但武士的英姿依然可见。衣褶用阳线加以刻划,而不着重起伏变化,边框铸以自由卷曲的勾连云纹,使武士的头部和马的四足不受限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极有限的空间。另有两块铜饰牌上都雕铸了一位战士骑马仗剑和围猎,生动地表现了游牧民族的现实生活。马的造型在青铜时代达到了高峰,这些铜饰牌的题材所体现的生活气息极为浓厚。猎牧工匠在各类器物的有限空间内,巧妙地组合安排装饰变形,利用镂空和浮雕的工艺突出形象,使其虚实相生疏密有致,方寸间达到了无限的视觉创新空间。

*转引自北朝考古公众号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