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书法的起源究竟在何时?这几位大书法家观点不统一,谁有道理?

Image 2020-05-22

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究竟起于何时?又完成于哪一书体阶段?众说纷纭。

随着考古的新发现和古文字学研究的深入,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归于汉隶,二是归于秦篆,三是归于简帛。

清代书法家李瑞清认为,在书体演变过程中,隶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汉隶开始,汉字走上了艺术化的道路。因此他说:“三千年书法探究源头,归宗于汉隶。”

现代书法理论家熊秉明则认为:“就在中国哲学思想光辉发展的春秋战国时代,书法也还没有被当作独立的艺术看待。”他认为李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也就是说,秦篆是书法之源头。

而当代书法家饶宗颐则把目光投向比秦篆更早的简帛时代,并创作了大量的简帛书法。

从甲骨、金文到简帛、小篆,书法艺术是在文字深化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文字演变的源与流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源与流。随着大师古代文化遗存的出土,现代书法家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整理和研究历代书体墨迹,在源流中发现它的美,把其中的美学元素运用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中。

饶宗颐

关于简帛,饶宗颐教授这样说:

中国书法研究有三个阶段:帖学、碑学,第三就是今天的简帛学。

书法程式化以后,就很难突破了,没有新意可言,等于科举。但是简帛的字,基本上没有程式,有很多创新,而且是笔墨原状,绝无碑刻折烂臃肿的缺点,以此为师最好了。

21世纪的书法是简帛学,许多写书法的人不懂简帛。不是回到碑,而是回到简帛。这个“回”不是回头,而是借旧的东西来创新,因为缺乏旧的延承,首创很难。

饶宗颐教授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着意于简帛学的研究,发表了多篇论述,除文字考释外,还对其书法特色详加论述,并创作了大量简帛书法作品,把中国书法之源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录自王国华先生《书法四字经》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