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杨万里《夏夜追凉》诗,难耐夏夜热,步月穿林,寻一丝微凉

2020-06-05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宋代:杨万里《夏夜追凉》

夏有一字,委实难忍,曰:“热”。其热何似,如烤如蒸,汗出如浆。寒可加衣,唯热无可奈何。暑热难胜之时,恨不能易此身于冰窟之中。

一日之中昼长,自晨至晚,烈日如火,而到了夜间,暑气腾腾,与白天不一样的热,而同是难忍。一日之中,唯热之不去。偶有惊雷暴雨,微缀凉意,而雨前闷蒸,雨后炎蒸,让人难以呼吸。唯雨中稍能适意,偏是骤雨不终日,稍纵即逝。

难熬的炎夏,偏觉得长,一日捱一日,漫漫如年。何时三伏过尽,秋风到来,那时才得快意。

夏天只顾苦热,大概没有心情去作诗。然而苦热的诗却也不少,哀有哀诗,喜有喜诗,苦则有苦诗。三国时曹植有《苦热行》,其诗云:“苦热但曝露,越夷水中藏”。为了避热,不穿衣服,躲到水中,也只有水性好的吴越之地的人能那样做。南北朝时何逊《苦热诗》:“愿以三伏晨,催促九秋换。”寻常人的做法,只能向天公祈祷,愿夏天早点结束,秋天早些到来。杜甫《热》:“乞为寒水玉,愿作冷秋菰。”为了不忍受热,宁愿做寒潭中的玉,寒秋的菰。普通人是那样,高僧皎然、齐己,也都有苦热的诗。可见苦热,人人都不能免。

在这里,其他诗且不论,只说说杨万里这首《夏夜追凉》。追凉,即是追寻凉爽,哪里凉快到哪里。诗中写夏夜的热,这热与白天一样。在屋子里热得受不了,开门出去,站在明月之下,也是热。又走到树林深处,阒不见人,只有虫叫声。在那里,才偶尔觉得有些许微凉。而这微凉,又不是因为风,大概是密林深处幽暗的阴森感。

诗人苦热而思追凉,从屋里到门外,又到“竹深树密虫鸣处”,总算寻到一些微凉。有此微凉,才有这首诗,不然只顾苦热,断无诗兴。诗只记述了这一追凉小事,苦热之情,追凉之行,都非常真切自然,语言言浅近明白,且富有幽默情趣,全无构思、雕琢之痕迹,是典型的“诚斋体”。

周必大称杨万里作诗:“七步而成,一字不改。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笔端有口,句中有眼。”诚非虚赞。钱钟书评杨万里的诗:“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说得极当。

追凉之情本也是稍纵即逝,杨万里偏能抓住,写成了诗。苦热追凉之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干净自然,一顺到底。其情其景,非常的真。读其诗,能教人设身处地去联想那一段场景。诗虽浅易,而独得真趣,这才是贴近生活的诗。“诚斋体”独步一时,正说明返璞归真,才是登峰造极。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