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再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东坡在玩跨界

Image 2020-06-08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桊起千堆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变。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

苏东坡再次使用了壮阔的意象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开始,

这样的开头直接让人想起了《水调歌头》的开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并且带领我们回到了更早的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当然不属于宋词的婉约风格, 而苏东坡写的词,壮阔、豪放。

「二」

这首词的主题当然也无关男欢女爱相思离别,而直接题为「赤壁怀古」。

那年苏东坡四十五岁,谪贬黄州,与客游于湖北黄冈赤鼻矶,面对三国时代的战场遗迹,抚今追昔,兴起满腔感慨。这样的主题在诗中常见,但仍然不属于宋词。

「三」

这样的衡突在词牌的选择上便展现了出来,「念奴娇」中 念奴 是一位唐朝的歌女,本应该是温柔婉约的曲调,却被苏东坡取来,以豪放的风格,填入了怀古伤今的言志内容。

「四」

苏东坡最迷人的美学特征,以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进行一种跨界的尝试。

这首词的上片书写-连串自然的景象,转入下片,开始缅怀起历史人事,聚焦在 周瑜 身上,所谓「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等等,当然也是非常壮阔豪放的描写。

然而更特别的是,当场景转入下片的历史人事描绘时,苏东坡添加进一股柔情,这里指的是一种女性化的意象、语气,比如「小乔出嫁了 」,直接呼唤出三国最有名的女人 小乔,并且接续以 了 字结尾,又是多么口语而轻巧的腔调。

不仅如此,所谓「灰飞烟灭」的战争场面,也是在 谈笑间 就被轻轻带过了。

最后甚至出现 多情 两字,一首涉及三国战争、怀古伤今主题的诗,怎么会以 多情 来形容呢?

「五」

于是我们感觉到,这首词的下片与上片显得非常不同,上片是标准的豪放风格,属于阳刚的男性味道。

然而下片,却在豪放的基础上,更增添了一股柔情、一种女性化的气质。

这种女性的、柔情的语气,更幽微地来自于下片开头「遥想公瑾当年」那 遥想 两字带来的悠远、绵长之感,并且以 公瑾 称呼周瑜,造成更间接、更亲密的感受;继而便接出了「小乔出嫁了」这整首词中最多情、温柔、女性化的……。

「六」

以性别来比喻的话,苏东坡的美学既非男性、亦非女性,而是中性的,这是所谓跨界的意思。

他惯常喜欢在整体偏向壮阔豪放的风格之中,转入、添加进另一种抒情温柔的风格。《水调歌头》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开头之后,下片即转入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我们又回到了宋词的核心场景,一个房间,一个漂亮的房间,里头有一位睡不着的人,可能在思念着一位远方的谁。与上片开头比较起来,显得多么的柔情款款。

「七」

另一首也是耳熟能详的,写给亡妻的词《江城子》的开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开头同样的壮阔豪放,只是并非空间上的展列、而属于时间上的跨越。

然而转入下片,「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再次得,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房间,只是更加恍惚,如梦似魅,那是苏东坡的妻子王弗年轻的时候,在一个小小的美丽的窗户旁边,化妆梳洗的模样.

「八」

这种中性的、跨界的风格,是苏东坡文学中最迷人的特质。

伴随着这种女性气质,苏东坡也喜欢在词的下片展现一个特写的场景,比如《念奴娇》在下片特写「公瑾」。

《水调歌头》在下片特写「朱阁」与「绮户」。

《江城子》在下片特写王弗梳妆的「小轩窗」等等,这种从壮阔的景象开头,转入一特写的、小巧的、精琢的视角,且经常伴随着柔情的诉说,在所有诗人之中,大概只有苏东坡能把它混合得这么动人,达至完美的平衡吧。

「九」

这是《念奴娇》这首豪放词代表作,却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多情感受的原因。

从词牌与主题的混合、壮阔意象与温柔语气的混合,男性风格与女性风格的混合,我相信不是这首词的内容主题,而是这首词被陈述表现的方式,让它显得那么与众不同,进而传颂千古。

「十」

关于温柔的语气,或者我们还得注意一个小细节。

从唐诗开始,确立了单式句的节奏感,所谓单式句的意思是,句子的结尾一定是三个字,形成五言诗上二下三的节奏感,比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结束在「横北郭」、「绕东城」三个字的节奏感。

七言诗则是上四下三的节奏感,比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结束在「黄鹤楼」、「下杨州」三个字的节奏感。

无论五言还是七言,句子的结束方式都是一样的,都以三字句作为结尾,它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节奏风格,稳定、庄重。

「十一」

宋词却发展了一种新的双式句的节奏感,让一个句子结束在两个字上,比如「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结束在「人物」、「赤壁」等两个字的节奏感上,进而形成了六字的句型。

与唐诗的单式句相较,双式句节奏感显得更加舒缓、温柔、缠绵。

如果双式句与单式句节奏感混用,则会形成一种更加多变、活泼、迷离、梦幻的感觉,这也是宋词鲶起来在听感上比唐诗更加丰富的原因。

「十二」

看看《念奴娇》的节奏运用:

一开始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无疑承袭自唐诗的七言 单式句,上四下三;然而接续「千古风流人物」,便是宋词新发展的六字双式句了。

前句是铿锵的、后句则更加舒缓婉转。再次的,「故垒西边/人道是」,接续以「三国周郎赤壁」,重复了前面一紧一弛的节奏感。

在声音上,如果单式句是男性较为阳刚,双式句则偏向女性较为阴柔,《念奴娇》将二者穿插搭配运用,并出现大量的六字双式句,如「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樯橹灰飞烟灭」、「一尊还酹江月」等等,也是这首词显得多情的原因。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