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古代的酒文化——百药之长是为酒

Image 2020-07-02

古代的文人学士,贪杯豪饮的很多,他们不但嗜酒如命,而且爱以酒为主题写诗作文,于是在他们的笔下出现了酒的各种异名别称。三酉是酒的隐语。田艺蘅《留青日札·酒名》说:"今人称酒三酉,皆言三点水加酉也。"

从医学的角度说,酒是一种极好的药物,又是中药制剂中无法替代的溶媒。醫字从酉,说明酒与医密不可分酒又有百药之长的美称,语出《汉书·食货志下》"夫盐,食肴之将;酒,百药之长",说明酒在诸多药物中的领袖地位。

根据修辞学上的借代法,有将制酒的人名作为酒的代称的。曹操《短歌行》中有"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之句,杜康就是传说中的首创酿酒技术的人。又据《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载:"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羲,以罂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后因以白堕作为酒的代称。

酒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饮料,古代认为酒能添兴助乐,也能解忧消愁。《易林·坎之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欢伯是说饮酒使人欢快。《晋书·裴楷传》:"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石崇)酣燕,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狂药是说饮酒使人狂放。《南史·陈暄传》:"江咨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本谓酒之消愁有如兵之克敌,后因以酒兵称酒。

陶潜《饮酒》诗:"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这是把酒称为忘忧物。白居易《劝酒寄元九》诗:"俗号销愁药,神速无以加。"这是把酒称为销愁药。苏轼《洞庭春色》诗:"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这是把酒称为钓诗钩和扫愁帚饮酒必用酒杯和酒壶,因称酒为杯中物或壶中物。前者见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后者见张祜《题上饶亭》诗:“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

《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意思是说,阮籍与司马相如相比,其他方面都相同,唯有阮籍经常用酒浇淋胸中郁结的不平之气这点,与司马相如很不一样。后因以酒浇垒块或酒浇块垒指借酒排遣忧愁。

酒的浓度有高低,酒性有的强劲,有的平和。"唐子西(唐庚)名酒之和者养生主,劲者齐物论。杨诚斋(杨万里)有“金盘露,劲者椒花雨。”

《汉书·食货志下》有云:"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认为酒是上天美好的赏赐,因为天禄或美禄作为酒的美称。南朝梁武帝《断酒肉文》有云:"酒是魔浆,故不待言。"认为酒之为恶有如魔鬼,因以魔浆作为酒的恶称。元稹《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有云:"平生中圣人,翻然腐肠贼。”饮酒有害于肠胃,因以腐肠贼作为酒的恶称。

古人把浮在酒面上的泡沫形象化地称为浮蚁或者浮蛆。如张衡《南都赋》:"醪敷径寸,浮蚁若萍。欧阳修《招许主客》诗:"楼头破鉴看将满,瓮面浮蛆泼已香。”酒面泡沫呈白色的为玉蛆,如梅尧臣《至灵璧镇得杜挺之书》诗:"酒上玉蛆如笑花,一日倒空罂与缶。”酒面泡沫呈绿色的为绿蚁,如白居易《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