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有人喜欢山,有人喜欢水,他全都喜欢,王鉴绘《群峰浮翠》

2020-07-03

有人喜欢山,有人喜欢水,画家的创作目的就是让大家同时喜欢上山水。山水画承载了太多的内涵,画家的情感,文人的理想,世人的情怀,几乎都能在山水画中找到。不可否认,在古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者都是有钱有闲有文化的人,他们的审美需求会影响画家的创作。但画家作为创作的主体,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妥协的画家,会选择靠拢主流风格;伟大的画家,会选择开创新的风格。明末清初的王鉴在艺术成就上不能称之为新风格的开创者,不过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传统风格注入新的活力,成为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

王鉴 群峰浮翠

和王鉴同时代的画家王时敏很钦佩他在艺术上的执着,他说,王鉴作品代表着当时画坛的最高成就,他的画被称为神品或者逸品都不过分。王鉴画得这么好,他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了吗?王鉴有缺点,他的最大缺点就是在绘画技法上创新很少,他画画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热爱,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山水清音。这幅《群峰浮翠》是王鉴仿黄公望风格画的一幅作品。画面构图相对简单,一峰独秀,群峰环伺。主峰谷壑呈“S”型排布,让画面中景饱满自然。近景处是描绘的重点,古树小桥,流水人家,水岸坡石,全都安排得恰到好处。这幅画一看就知道展示的是隐居情怀,归隐之乐。

王鉴 群峰浮翠 局部

王鉴在生活中是个有点奇怪的人,他在明末当过基层官吏,明亡之后他隐居家乡长达40年。看上去有些“一根筋”的人,往往能够在艺术创作中走到最后,登上高峰。与其说王鉴的作品带有“讨好性”,还不如说他就想在创作上享受到无上的快乐。别看王鉴没有能够开创新的风格,他统一了大家对山水画的认识,让他的作品成为一种具有示范性的潮流。从这点看,称他为艺术大师也不算过分。王鉴画《群峰浮翠》时想要表现一种润泽含蓄的美感,画中无论远景近景都有密树浓荫。近处的大树挺拔孤傲,远处的层林厚重深沉。这样的效果,就是画家们毕生追求的笔墨味道。

王鉴 群峰浮翠 局部

谈论王鉴的技法固然重要,分析他的创作意图更加重要。明末董其昌是他的老师,他拜师的时候董其昌已经年过八十。董其昌身上有一种气场,能够吸收文人向往的雅致,王鉴学到了这种“聚气”的办法。他强调作品调性的统一。比如远山的牛毛细皴,在共性中强调很一根线条的个性,这样的细腻程度,能够打动敏感的文人心思。有了文人群体的摇旗呐喊,让王鉴活在了后人心中。王鉴的画有多好,评论起来见仁见智,他喜欢在笔墨细节中强调变化的创作习惯,让他成为四王之中总体成就最高的画家。

王鉴 群峰浮翠 局部

王鉴的作品可以用“神妙”两个字来概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都是因为他能在创作中考虑到传统的魅力,想到统一大家的审美标准。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