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我的敦煌
朗读:琴韵
我的敦煌
文/浮世沉香
我终于踏上这片让我魂牵梦绕的土地了。在这之前,我已在梦中把它思念了无数个日夜。
我是以朝圣者的姿态,怀着一腔的谦卑和虔诚向它走近的,而敦煌却以一种亲切的姿态欢迎我,它像我阔别已久的故乡,静候我的归来。
我的敦煌情结不知起于何时,甚至不知因何而起,但自从知道敦煌,便给自己背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我知道,我终有一天会来。
站在这片土地上,首先扑入眼帘的是无处不在的“飞天”,衣袂飘飘,临风起舞。她像敦煌的使者,欢迎着每一个踏上这片土地的人们。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是一座立于沙漠戈壁上的古老城市。自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西域”之后,它就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是千年以前的中国通往中亚、西域、欧洲的必经通道。它是一块被沙漠包围着的绿洲,西去东来的人们通常会选择在此处落脚,准备下一段的旅程,也有很多往来的商人选择在此交易,久而久之,它成了古丝路的商贸重镇。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获得了“华戎所交大都会”的称号,也成就了它千年的繁华。有文佐证,《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足可见一斑。
敦煌是个有着“二关”遗迹和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的所在。它的厚重、沧桑穿越历史的风云,如今铅华尽洗,呈现出一种朴素的姿容。假如你不了解它的过去,你一定会以为这是一座西北边陲最寻常不过的小镇。它像一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侠客,安静地隐逸在了岁月深处。
走在街道上,我仿佛看见了穿着窄袖紧身服装,兜卖珍珠、玉石的粟特人;看见了裙裾飘飘的跳胡旋舞的女子;看见了不畏辛劳忙于传法的来往僧侣;又仿佛听见了那载着丝绸西去的驼铃声声,夹杂着汉帝国的战马嘶嘶和大唐的旌旗猎猎,还有那羌笛悠悠。这一刻,我的心底吟诵起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
徜徉在莫高窟,那千姿百态的飞天,低眉颔首的菩萨,载歌载舞的伎乐、繁花似锦的图案以及精美绝伦的彩塑一次次让我惊叹,让我震撼。中国的历史在这里沉淀,中华民族的血脉在这里延伸。中国、古印度、古希腊、伊斯兰文明四种古老的旋律在这里汇成了一首千古绝唱。如今,它成了全世界的瑰宝,成了一门令无数学者即便皓首也要穷其的学问,成了令无数人为之奉献青春与热血的地方。
在莫高窟行走,不能不使人想起那段屈辱的历史,那是刻在所有中国人心上的伤痛。1900年,藏经洞被道士王圆箓发现后,消息不胫而走,各国列强纷至沓来,用欺骗和掠夺的手段劫走了藏经洞里的大量文物。国学大师陈寅恪说过:“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如今,藏经洞里的经书、绢画、文书等被收藏于各国的博物馆。其中,藏于英国者最多,藏于法国者最精,而中国,文物的故乡,却只留存下了一些被列强们精挑细选后的散乱的经书画卷。
我一遍遍摩挲着裸露的墙壁,墙上的壁画已被列强用化学药剂粘走,此刻,我好像听见了漂泊他乡的壁画的呜咽声,我的心流泪了!莫高窟,本是中世纪的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友好交流的地方,却在千年后见证了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侵略,让人怀疑历史究竟是前进了还是后退了。抬头望佛,他慈悲的眼神、博大的胸襟原谅着世间的一切。
莫高窟,对于信众,这里寄托了他们全部的精神追求;对于艺术家,这里是他们膜拜的圣地;对于我,它又是什么呢,令我今生如此执著地追寻?
留恋于敦煌的每一天,我就这样在现在与过去之间穿行。恍惚间,我变成了壁画上那反弹琵琶的飞天,轻灵飘逸的飞翔于大漠高空。我忽然明白,我是敦煌的女儿,我为探寻她千年的故事而来,为触摸她千年的脉搏而来,虽然不能在她的身边守护,她却是我今生永远的牵挂!
end
作者、朗读者简介 ▼
△
作者简介:浮世沉香,长治市上党区人。愿怀一心宁淡,安然度日,浅写岁月。
△
朗读者简介:付旭琴,网名琴韵,上党区朗诵家协会会员,就职于上党区人民法院。酷爱朗诵,曾在电视台工作,山西省普通话测试员,多次参加演讲比赛并获奖。
转自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