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展览预告——摹古溯源古壁画临摹作品展

Image 2020-08-15

亥时美术馆 NO.17

王红利 黄轶霞 联展

给生活以艺术

留美学以时间

前言

摹古是一种学习态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

作为学习传统的手段,临摹和模写是两个技术概念。以元为转捩点,之前,唐宋时期对于模写的重视,可以看做是书画传布的重要手段,反映了魏晋以来的上层建筑对于文化宣传的态度和投入。宋人黄伯思《东观余论》、赵希鹄《洞天清录》、张世南《游宦纪闻》等文述中对临仿与摹拓的两种技术和区别都有过详细的记载,言词小异但实质大同。宋元以降,由于模写技巧的承继缺失,后人在技术上开始混淆“模写”与“临摹”的概念。近几年来,我在宗教绘画研究专题中一直采用复原临摹和现状模写两种形式对古典绘画展开教学和研究,对于保存修复科学具有了一定的参照和实践价值。

如今可以直观到的中国传统壁画,经由汉魏的风格融合,唐宋的理想化发展,以及辽金乃至元的继承和发扬,其内容形式、材料应用、绘画技法都达到了至臻完美的境界。随着对敦煌艺术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在传统绘画的继承学习中,无论是复原临摹,还是现状模写,其目的皆在于让学生了解传统壁画的组成结构以及壁画在经受时间、环境等因素而产生的腐化、变色等自然力或人为的损坏。这种整体把握绘画现状样态的描述,为绘画材料研究以及技法表现的丰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内容支持,是为创新的基础和手段的积累。

特别是最近五年,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北京、山西、江苏、上海等教学和研究机构相继举办壁画的临摹人才培养,为中国画“传移模写”的感性理解标识出生动的注脚。过去,临摹侧重过程的学习,模写侧重结果的呈现。当下,临摹看重学习的结果,而模写则在过程中体验艺术表现的可能。

概观王红利、黄轶霞的作品,我认为更多的是临摹与模写技术结合的呈现,这种壁画现状的风格感受给与欣赏者一种接近原作的视错觉,使观众有了身临其境的视域穿越。二位女史执迷于古的探求,以期获得创新的发力,她们的联展,再一次将传统绘画的魅力,特别是宗教美术的意象如实展现,这是信仰的初心观照,也是国学的精神旨归,并且,在白马寺印乐法师和释源美术馆郭贯贞馆长的主持推动下,展览的意义不止于此。

艺术学博士 吴守峰

2020年8月

01

王红利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洛阳市女美术家联谊会副秘书长

洛阳市油画学会理事

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

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克孜尔鹿王本生故事》

40cm x 50cm

敦煌420窟主室东壁《说法图》

168cm x 200cm

《克孜尔110窟菱格坐佛》

30cm x 40cm

《克孜尔17窟菱格本生局部 》

30cm x 40cm

《敦煌003窟四臂菩萨》

100cm x 100cm

《敦煌010窟天马纹边饰》

30cm x 40 cm

《法海寺帝释天》

60cm x 80cm

《藏师佛经变图供养人手势》

30cm x 40cm

《藏师佛经变图供养人手势》

30cm x 40cm

《克孜尔菩萨头像》

30cm x 40cm

《藏师佛经变图月光遍照菩萨》30cm x 40cm

《克孜尔212窟弥兰本生游泳者》

50cm x 60 cm

黄轶霞

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工艺美术系

曾进修于清华美院美术理论研究与

书面创作高研班营娜意象工笔重彩研修班

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材料班

莫高窟第420窟隋朝壁画创意摹写之

《阿弥陀三尊》系列3张:阿弥陀佛造像、观世音菩萨造像、大势至菩萨造像

23.3×86.5cm

莫高窟第397窟隋朝壁画创意摹写之

《夜半逾城中的飞天》

60.4×80.4cm

莫高窟第57窟初唐壁画创意摹写之

《最美观世音菩萨》

60.4×80.4cm

莫高窟第257窟北魏壁画摹写之

《鹿王本生图》系列

40.3×60.3cm

《盛世佛音》佛造像创意摹写

40.3×60.3cm

岩彩画是用天然的岩石颗粒和有色土作为绘画颜料的画种。是东方绘图的源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兴盛于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寺观壁画及墓室壁画。

古代的岩彩画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坚信天然矿物色是自然界不易变色的物质,可以给艺术带来永久的生命力。

两位艺术家旨在通过对传统绘画材料及技法的研究与传承,传扬中华文明,展示民族文化自信。在传统绘画中汲取营养,在传承的基础上让岩彩这一古老又新颖的画种重新焕发新的艺术魅力!

《摹古溯源》系列专展于

白马寺“释源美术馆”8.15日开幕

敦煌很远 释源很近

喜欢古壁画的朋友

一定不要错过

亥 时 美 术 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