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和元稹一起过处暑,一起迎接盛世秋天

2020-08-24

处暑(chǔ shǔ),有两种解释。一是“出暑”的谐音;一种取“处”的“停止”之意,如《孙子兵法》中的“卷甲而趋,日夜不处”。

当然,最终的意思是一样的:暑气蒸腾的夏天要离开了,五谷丰登的秋天就要来了。

处暑,是每年阳历的8月22、23、24中的某一天,阴历在七夕节或者中元节的附近。

天气,节气,总会让某时某地的人感觉到神奇,就像清明突然飘起了细雨,像三月三的风刚好可以扬起风筝,就像在处暑这天,你我有意无意地看到了唐代诗人元稹的这首“处暑”诗。

那么今天,我们就借着这首诗和唐代诗人元稹一起过处暑吧。

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

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这首诗在表达、意境和情感方面,都朴实真挚、清新恬淡。它写了什么?又表达了什么?

第一,以节气的物候特征写秋意。

全诗写了从处暑开始到结束这半个月时间的物候特点,也就是: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意思是:处暑来临,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万物渐渐凋零,农作物逐渐成熟。秋意甚浓,触目皆是。

白藏:古人把四季配以四种颜色,春夏秋冬分别为“青阳、朱明、白藏、玄英”。

“肃”,衰落。“登”,谷物成熟。

第二,从视听的角度写秋味。

秋风起时,叶惊而落,仿佛是一夜之间,树干上都空了;抬头仰望,可见高远的天空;放眼看去,大片的粮食已经成熟;侧耳细听,可闻到草虫低吟。

秋是叶落,秋是虫鸣,秋是收获,点点滴滴,都是秋天的味道。

有人说,诗人要表达悲秋的情绪,果真如此吗?

第三,以景和事写秋思。

诗人的心迹隐藏在每一联中,起承转合,一枝一叶,都有独特的思考与情怀。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上句写秋的特点,下句写人的感觉,但并没有写是悲还是喜。这是“起”。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自古逢秋悲寂寥,所以和大多数诗歌一样,上句也是写典型的秋景“落叶”“秋风”,我们仿佛感觉到了里面的“愁”绪。但诗人没有停留在“愁”的思绪上,下句马上一转,写秋的天高气爽。“不见心”是承接第一句的,“愁”不见心,就是秋,秋不应该被贴上“愁”的标签。这是“承”。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第三联转到写五谷丰收,充满了希望,写草虫歌吟,诗意满满,可见诗人并不是真的要写“愁”,那只是个衬托。这是“转”。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在这美好的时节,诗人端起了酒杯,调好了琴弦,尽情感受这暑气将收、丰收将临的喜悦。这是“合”。

看,元稹的处暑过得多美好。

处暑到了,秋天就要来了。

“秋天”,有时候确实是一个有伤感意味的词语。在秋天,我们会新增很多想法,很容易触景伤怀、睹物思人等。

心中有忧不被它牵绊,未来总有盼头,现实总有美好,八岁丧父、盛年失妻、官运多舛的元稹是这样迎接处暑迎接秋天的,谁都可以不是?

希望每个人能遇到秋天的盛世美颜:红叶,蓝天,晴空;月朗,风清,路明……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