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当一名文献图书编辑是一种什么体验?丨编辑说009

2020-11-05

有一类书,普通大众少有接触,觉得它们既珍贵又深奥;还有一类编辑,低调到大众们常常不知道他们在具体做些什么,但往往提到他们,大家都会投以一种敬佩的目光。

所以,今天“编辑说”邀请到了文献图书编辑张宇,带领我们拨开“文献类图书”神秘的面纱。

01

“遇见”周清澍

/是考验,也是学习/

我作为《周清澍文集》的责任编辑,自拿到文集稿件,颇有些诚惶诚恐。稿件厚厚一大摞,近一千五百页,资料性强,文本难度高,且承载着周清澍先生这位元史研究大家迄今为止全部研究成果。

或许大家对周清澍先生不太了解,周清澍先生作为著名历史学家,自1957年9月分配到内蒙古大学,先后在内蒙古大学历史系蒙古史研究室、蒙古学学院蒙古史研究所从事蒙古史、元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此同时,他始终坚持在古代蒙古史、元史等领域的研究,参加过《元史》(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及《蒙古族简史》的编写。

周清澍先生治学严谨,刻意求新,在诸多领域均有创见,自20世纪50年代至2019年以来,累计发表学术文章近百篇,类及西夏、金、蒙古史、元史、清史、历史地理、文献学、史料学等诸多领域。

所以,拿着周清澍先生的全部研究成果在手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立刻压在心头。

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内蒙古分社社长莫久愚先生 右/周清澍先生

编辑过程中我一直未见到周先生本人,但在文集的字里行间,却逐步读到先生的认真、博学和谦逊。认真,在于老先生对史料的确凿掌握,对相关研究细节的反复核对,对参考文献版本的掌握与选择等诸方面;博学,在于本次结集各篇文章的内容、角度涉及广泛,并能在每个领域均有精深挖掘,阅读大量参考资料,理解、转化并融入个人研究当中;谦逊,则流露在简洁的文字表述当中,如他对所提观点的谨慎,在阐述观点时尽量避免“个人认为”“我认为”等字眼;如他在文中提及同行和其他学者时的尊重……

总之,当精心阅读文集中一篇篇充满资料价值的文章之后,这些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的人格精神,与前述学术精神和谐地融为一体,让书中的内容呈现得更为丰满,亦让这位年过九十岁的老先生更令人肃然起敬。

通读全文,下笔修改,对于文字编辑来说,既是一次考验,更是一个学习过程。这一过程中,有些感受,印象颇深。

02

学者精神

/爬梳剔抉,参互考寻/

严谨的学者精神,贯穿于先生治学作文的始终。在曹金成先生所做的周清澍先生访谈录中,几可还原其学术研究的轨迹。从兴趣到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靠的是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积累。

选修、旁听北方民族史、蒙古史相关课程,尽可能搜集、阅读相关图书,在搜集、购买图书的过程中,周清澍先生竟慢慢整理出《元人文集版本目录》一书,为诸多学者提供方便,为该领域文献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避免购书重复,并且选择较优较全的版本,周先生学会了查《〈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等书,这些积累,均体现在各篇文章的行文当中,成为各篇文章的价值源头。如前述汪古部五篇文章中,累计阅读参考资料逾百种,注释累计近四百条,即可窥见周先生文章注重考据的严谨风格。

“爬梳剔抉,参互考寻”,是学者做研究所必经的过程,在周先生的研究论文中,所有过程都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每篇文章的注释,周先生都做得极为详细;每篇文章的引文,周先生所选都是“较优较全”,力求论证更为准确、可信。为此,周先生不止一次强调其引文版本的重要性,核对原文必须以他所选版本为依据。本书收集的部分文章,发表时间都已很久远了,但仍具极强的生命力,仍可为更多后来者提供极强的参考价值。

在周先生家中看样书

03

编校过程

/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周先生文集当中多处涉及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及西夏文等拼音文字,如在《读〈唐驳马简介〉的几点补充意见》《汪古部统治家族——汪古部事辑之一》《汪古部与成吉思汗家族世代通婚关系——汪古部事辑之四》等文中,多处使用各种拼音文字,均是容易有疏漏和易出错的地方。

为避免这些语言文字出现错误或疏漏,我在编辑过程中专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梳理,并整理成专题文档,由作者逐一确认,并尽可能做了几次核对。作者及其学生认真校对、修改过程中体现出他们做学问的精神与细致。

在本书附录部分——周清澍访谈录,作者谈到当初学习和使用外文的不容易,但严谨治学的精神,不仅让外语基础曾经很薄弱的周先生逐渐熟悉了各种语言,且能够在论文中熟练引用。琐碎的核对过程中,于细节处油然而生出更多对周先生的敬意。

另外,对于蒙古史和元史当中复杂的人名、地名的处理,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既要掌握作者的处理方式,又要尊重原文、原始资料乃至各种约定俗成的处理方式。编辑在处理过程中,要对上述要求逐层落实,更要体会到文章撰写、资料引用等诸方面微妙难以言传的部分,不破坏作者在写作时所要传达出的全部内容,确实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但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体察作者用心,权衡各个词语的使用,尽可能做到修改有据,不妄改错改。此外,根据作者对版式、字体乃至造字相似度的要求,逐一落实调整,最后尽可能不让作者对此有意见,对作者是一种尊重,对个人也是一种提升。

03

终得付印

/超然远览,奋其独见/

在最后一次修改结束,签字付印的时刻,还是在反复琢磨这一句话:“超然远览,奋其独见,爬梳剔抉,参互考寻。”或许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每一位读者都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这也是对周先生治学精神的最好总结。以这样的精神付诸研究,其成果显而易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本书出版过程漫长,但作为编辑,每当图书付梓那一刻,内心的情感总是喜忧参半、复杂而纠结。喜的是图书即将问世,众望所归;忧的是总有遗憾,之前的诚惶诚恐非但没有丝毫减少,反而日益加重。假以时日,或许能尽力做到完美。唯希望能从作者的学术精神与人格精神当中汲取营养,督促自己在未来的日子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每做一本如此厚重的书,都能少些遗憾。

关于这本书

点击可购买本书

《周清澍文集》为圆背精装,全书共分六大部分,上、中、下三册,其中有《成吉思汗生年考》《蒙古源流初探》《元朝对唐奴乌梁海及其周围地区的统治》《汪古部统治家族——汪古部事辑之一》《汪古的族源——汪古部事辑之二》《历代汪古部首领封王事迹——汪古部事辑之三》《汪古部与成吉思汗家族世代通婚关系——汪古部事辑之四》《汪古部的领地及其统治制度——汪古部事辑之五》《元代文献辑佚中的问题》《元桓州耶律家族史事汇证与契丹人的南迁》《大蒙古国时期儒学机构和学官的设立》《新发现的点校本〈元史〉标点错误和失校》等多篇曾在学术界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论文,这些论文资料翔实,论证缜密,至今为止仍是该领域研究者难以绕过的参考资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自2016年即开始收集、整理周先生近六十年来的研究论文,期待结集出版。此举既是对周先生研究成果的肯定和保护,亦可为相关领域研究者、历史爱好者提供资料性和研究性极强的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