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踏青寻春,写下千古佳作,字字珠玑,读后余香满口
春天的勃勃生机,总是能让人扫去心头的阴霾,带来不经意的惊喜和欢愉。所以,春天也往往是古代文人最爱描写的景致。
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就曾经写过很多关于春天的诗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一首——《浪淘沙·昨日出东城》。
浪淘沙·昨日出东城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据王文浩的《苏诗总案》记载,“熙宁五年壬子(1072年),正月城外探春,作《浪淘沙》,因此,有人认为这是苏轼作于熙宁五年的一首词。但是,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因为西宁五年,苏轼身在杭州,居住在城南的凤凰山附近,不应该出东城去“试探春情”。而苏轼后来被贬到黄州的时候,暂居定慧寺,在黄州期间的诗文中,苏轼曾多次提到“东城”,并且,他曾经在元丰四年、五年、六年的正月二十日,三次出东城而游,这些都有诗作证,尤其是元丰五年的时候,苏轼和朋友去寻春,曾经写过一首《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这首诗的内容,就是“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这首诗中的内容,和这首词非常相似,所以,更多的学者认为,苏轼这首词,应该是写于元丰五年。
在古代,“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账与园圃,或郊野外,为探春之宴”,也就是说,古代人寻春,其实从正月半就开始了。所以,苏轼才会有正月二十日,就“出东城,试探春情”的雅事,并且一连三年,年年都在这个日子探春。
初春的景色,在这位大文豪眼中,自然也非常美丽,“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虽然有的花还没有完全开,但这种萌动的春色,更能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
“东君用意不辞辛”,东君,就是传说中的司春之神,也叫青帝。此时最忙碌的,大概就要是这位“东君”了,为了给大家呈现一幅美丽的春景,这位神君要辛苦一番了。
自古以来,写春色的诗词非常多,但苏轼的这首《浪淘沙·昨日出东城》,却从不一样的视觉,为大家呈现了最旖旎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