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丨谁给古代文人付稿酬
历史上持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考录出10万余名进士和百万举人走上仕途,他们拿着朝廷的俸禄,都能丰衣足食。但有一批极具声望的才子却“屡试不第”,如卢照邻、孟浩然、贾岛等,这些沦为无业游民的文人谋生手段大多是靠写。但古时没有报刊,写出再美的诗词文赋也无处发表,他们靠写什么赚稿费呢?
首先是受雇于“政府”写公文,古时的官员多忙于纷繁复杂的事务,有急于上传下达的书折就雇用民间写手。如唐代,诗人李邕文笔出众,当地及附邻州县官衙纷纷拿钱请他写奏折,李邕一生代写公文800余篇。《新唐书》中记载:“李邕代撰官折受筹银巨万,据此为豪富者。”另外,贺知章、宋之问、骆宾王等也曾是代写公文的高手,所得稿费均都不菲。
再是写文赋,西汉时期,陈皇后失宠,为表明衷委她请几个文人给汉武帝写文赋,但陈皇后看了都不满意。这时有人推荐以写《子虚赋》扬名的司马相如,陈皇后便凤辇亲驾来找司马相如。他听完陈皇后的倾诉,文思旺燃,挥笔而就一篇凄楚动人的辞赋,武帝读后大为感动,这就是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的《长门赋》。后来,陈皇后赐给司马相如100两黄金的稿费,在当时一个人全年的生活费一两黄金已经绰绰有余,司马相如仅此一篇文赋,便一辈子吃穿不愁了。
还有是给死者写碑文。如唐代的韩愈,写碑文颇得稿酬之利,他写《平淮西碑》得的稿费是500匹绢。按《中国物价史》的记载换算:唐开元年间500匹绢相当于7690斗米,而买7690斗需要199940元,韩愈写此碑文就拿了近20万元稿费,而碑文只有1505个字,每字价值约132元。
◎本文原载于《文摘报》(作者周铁钧),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