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唐代一首冷门的藏袍诗,连德国大诗人歌德都被征服

2021-06-24

唐诗宋词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华丽的辞句和优美的意境,还有诗词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诗人词人吟咏的初衷,有的就是诗词本身所叙述的人与事,相比诗词本身,其背后的故事精彩纷呈,往往包含更多的喜怒哀乐,也给人以更丰富的情感共鸣。

比如词帝李煜在亡国前所作的“今宵好向郎边去”就是讲述了其在大周后卧病期间与小周后夜班偷欢的故事;唐诗中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背后是一个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还有柳永因落榜而作《鹤冲天》,结果却因一句“浅斟低唱”被皇帝下旨不准参加科举的故事。等等故事,读来不仅让人能领会到诗韵词意,也能了解一些诗人词人的生平逸事。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有故事的唐诗——《袍中诗》。这首诗是唐代开元年间一个无名宫女所作,结果竟意外喜得良缘。此诗不仅受到唐玄宗赞赏,就连几百年后远在西方的大诗人歌德都为之感动不已,还特意将此诗翻译成德文诗歌。

且来欣赏这首《袍中诗》:

袍中诗

唐·开元宫人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

所谓“袍中诗”,就是藏在衣袍中的诗。在盛唐时期,每逢秋冬时节朝廷都会为驻守边疆的战士赐下棉衣短袍。而这些棉衣短袍除了在民间征调外,有很多都是由皇宫中的宫女缝制,此诗便是一位缝制棉衣的宫女所写,藏于所缝制的棉衣短袍中。

这首诗意思很好理解,前两句是表达对戍边战士的同情和慰问;后两句“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则表现出宫女对边关的无限遐想和自身的苦闷。

紧接着“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则有双关之意,俗称“千里姻缘一线牵”,而“多添线”自然是多牵姻缘之意,真个含情不可谓不缠绵。结尾两句“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是表达出宫女既矛盾又期望的心理,期望能得一生良缘,而矛盾的是自己身为宫女,一辈子都不可能出宫嫁人,所以只能“结取后生缘”。

这首诗既有对爱情的追求和缠绵动人的脉脉情意,同时又包含着深处皇宫的无尽苦闷和孤独。读来是既甜蜜又幽怨,不过诗虽幽怨,背后的故事却是皆大欢喜:

据传在开元年间,有一年深秋朝廷赐下的棉衣刚刚运至边疆,分发至兵士手中。有一位士兵意外从短袍中发现了这首诗,无名无题。士兵看不懂,于是将写着诗的棉布呈给将军。将军担心此诗扰乱军心,又上报给主帅。

主帅看到此诗明白诗意,便猜到了应该是皇宫中缝制棉衣的宫女所作。又担心宫中有宫女含情思春祸乱宫廷,于是飞马加急将这首诗呈报给远在长安的唐玄宗。

没想到唐玄宗读罢此诗,大为赞叹。他命人将此诗传阅给后宫所有宫女,并且下令让此诗作者自己承认,绝不怪罪!有一个宫女诚惶诚恐地走出来,当即跪下请罪。

唐玄宗大笑道:“含情何罪!我与汝结今生缘”!于是,将这个宫女赐婚给发现《袍中诗》的士兵,让二人喜结“今生缘”,可谓是皆大欢喜,成就了一段佳话。

几百年后的十九世纪,这首诗被英国人翻译成英文传至西方。德国大诗人歌德读了英译版的《袍中诗》,了解《袍中诗》的故事后,感动不已,特意模仿中国古代格律诗将其翻译为德文韵律诗并且发表于世。唐诗和唐诗故事的魅力,连西方诗人都被征服。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