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刘罡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在大自然万象中,山作为崇高、雄伟、坚实、厚重的审美对象被歌颂、描绘。它被无数诗人所吟咏,被历代画家所表现。
中国山水画从发轫到勃兴有着自己独特的道路与风格,时代精神的熔铸,催生了不同时代的山峰各以其新的面貌而呈现。
“笔墨当随时代”,刘罡笔下的山川,就是一种在时代语境下的水墨注解。
笔墨与山川
7月31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望岳——刘罡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据介绍,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是为卓有成就的艺术家而设立的系列展览,旨在通过国家美术殿堂来肯定艺术家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新时代以来,中国美术馆已举办戴士和、刘巨德、钟蜀珩、闫平、王克举、汤小铭、陈坚、牛克诚等知名艺术家的展览。
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展系列的重要内容。展览以“望岳”为题,展现了刘罡对山水画艺术的探索。
刘罡擅长以“泰山”“黄山”等名山大川为主题进行创作,其风格源于泰山文化、齐鲁文化的深厚积淀,豪放而不失法度,融情绪跌宕于理性调度,大开大合,有张有弛,洋溢着写意的精神。
正如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在展览前言中所写:大构成、大气象,使得刘罡的山水自得风神,以阳刚、劲健的生命张力表现了山河之美、笔墨之美。
此次展出的30余件作品,无不是他在艺术道路上长期坚持探索后形成的佳作。
心中的故乡
刘罡,1961年生于山东济南,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院长。
出生于泉城的他,最熟悉的风景就是泰山。对家乡山水有着别样情感的他,极其想表达出泰山之美。
祥云起泰山,刘罡,2020年,180×96cm,纸本设色
作为五岳之首,泰山有着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背景,成为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多年前,刘罡就给自己制定了研究方向,即:创作主要围绕表现“海岱文化圈”进行。从巍巍泰山一直延伸到海滨日照的广袤大地及其周围区域,都可称为“海岱文化圈”。
在这片陆乡文化与海洋文化融合形成的区域文明里,核心就是泰山。
泰山石敢当,刘罡,2018年,53×78cm,纸本水墨
刘罡笔下的泰山大气劲健,不拘小节,视觉冲击力强,这都归功于画家强烈的大展厅意识。
其审美的倾向性与作品的厚度,与他出生于齐鲁大地的先天之缘,与他长期在国家博物馆的历史文博环境都有着密切关系。
新山水形态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山水画的观察方式、表现方式,经过画师及理论家的阐释与总结,形成了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并以许多代表作品的佐证而构成中国山水画传统。
一方面,它为画家提供了深厚的滋养;另一方面,它给创新发展增添了难度。
而刘罡对山川独特的理解和表现,让他在前人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宽阔道路。
在他的作品中:山,造型雄奇,具有纪念碑般的雕塑感;石,奇险跌宕,勾勒与皴擦相辅,墨韵中见枯、湿、浓淡,劲笔所行,留下飞白,若长空闪电;松,苍劲老辣、盘根石中、立定青山……
画面上那如澄似练的江山和郁郁葱葱的生命意象,构筑了霞光弥漫的自然与宇宙,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品质与境界,也折射出一种亲和自然的现代意识。
画如其人,刘罡的作品境界宽远,格调明朗大方。画家以淋漓的笔墨和虚实的对比,展示出美好山川雄劲有力的生命律动。
在历史、自然与个性的追求中,刘罡用独具个性的山水面貌诠释对当代山水精神的艺术解读。
展览将展出至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