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唐代墓室壁画

2021-08-17

在中国传统的绘画制作形式中,壁画是起源与发展都具悠久历史的一项。这项绘画发展演进到唐代时,因为国家国势强盛,社会富庶繁荣,佛、道宗教蓬勃昌盛,因需要而大事制作。需要绘制的对象,首为佛寺道观,次为皇家宫殿,此外便是追求奢侈生活享受官家庶民,因此导致这项绘画制作的盛行。整个唐代堪称壁画制作蔚为风尚。而画家因社会需求,几乎无人不善于此道,个个争相表现,斗技竞艺,借以鸣世留名,于是也造成这一时期壁画具有超水平的成就。其绘制所施处所,首为宗教为用的寺院道观,次是宫殿、住宅,再是死人的墓室。壁画的内容,除占最大数量的宗教性佛、道教题材,施绘于寺院庙观和宫殿而外,其他多是作为政教宣扬、生活表述、装饰欣赏等用途之类。而以人的行事活动为主体,则多绘制于住宅和墓室等地方。这类以描绘人物生活为主题的绘画,因为接近人类现世真实生活,最易引发观者的感情,所以是最富有开创性,也最具时代意义性的画类。唐代的壁画,绘制于寺院、宫殿、住宅的作品,早已随着建筑的塌毁而完全无存,其中有幸赖以保留至今,除了敦煌等偏远地方的石窟佛教壁画遗迹外,便是长埋地下的墓室制作了。

近世考古发掘出土唐代墓葬,数量多达五千多座,其中有壁画的约有六十余座,令人欣喜的,其中最好的一些多属前期所有。这些墓室壁画多数制作规模宏伟、色彩瑰丽、气象磅礴,绘画艺术价值极高,堪作研究唐代壁画制作情形的参考外,尤其提供了探讨前期人物绘画的真实数据,弥足珍贵。下面便将其中较重要的一些墓室,就墓内壁画介绍一二。

淮安王墓。淮安王为高祖李渊的堂弟李寿,卒于太宗贞观四年,葬于五年。墓在陕西三原县,公元1973年发掘出土。墓内壁画,内容包括有农作、乐舞、狩猎、出行等场面。画中人马画法显得生拙,不够生动。

唐代 出行图 墓室壁画(部分)

陕西三原县唐淮安王李寿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长乐公主墓。长乐公主为太宗的长女。墓约建于贞观十七年,位于陕西礼县泉烟霞乡昭陵,公元1986年发掘出土。墓道绘有《仪卫图》等壁画。人物画法纯用墨线,除脸部略施浅彩其他部位均未着色,略显粗简,缺乏精神。

执失奉节墓。墓主执失奉节身世不详。据《唐史》记载,武德九年,高祖传位太宗不久,东突厥颉利可汗进兵渭水,曾遣使执失思力入见,为太宗囚于门下省,颉利求和,此人后来或许降唐,并授以官。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因房玄龄子遗爱、荆王元景、吴王恪、薛万彻和柴令武等人谋反,思力涉案,遭到流放。据此推测,奉节或与为同一家族。墓约建在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位于西安长安区郭杜镇,公元1957年发掘出土。墓室有壁画《舞蹈仕女》一图,绘画极佳,人物姿态曼妙,展现了初唐妇女之美;而且从体态、衣着看来,与阎立本画《步辇图》中女侍相近,说明这是唐初女性穿着的一种样式。

唐代 舞蹈仕女图 墓室壁画(部分)

陕西西安郭杜镇唐执失奉节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李爽墓。李爽为唐宗室,卒于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享年七十六岁,生前仕官至司刑太常。墓在西安南八公里的雁塔区羊头镇村西曲江池遗址南岸,公元1956年发掘出土。出土遗物除精美陶瓷器、陶俑而外,尚发现墓志和二十五幅壁画。壁画每幅约高195厘米,宽104厘米,悉为单一形式的男女画像,模样看似吹奏乐器、捧执器具的仆侍。人物画法粗略,笔墨随意,简率中反而有种洒脱生动之致。

唐代 吹笛、箫男女侍图 墓室壁画(部分)

陕西西安羊头镇唐李爽墓室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李凤墓。公元1973年,于陕西三原县献陵发掘出土。墓建造时间为上元二年。按唐代上元年号有二:一在高宗时;一在肃宗时。从墓室壁画风格看来,此应属高宗时的上元二年(公元675)。壁画绘画男女侍像,约高147厘米,宽125厘米。画法甚简略,艺术性不高。

懿德太子墓。墓主李重润,为高宗和武后的孙子,中宗的长子。武后久视元年(公元701),受封为邵王,旋即被杀。同年被杀的,尚有永泰郡主及夫婿武延基。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获得平反,归葬乾陵,并追赠封为懿德太子。墓发掘于公元1971年至1972年。

此墓墓室壁画,共有四十余组,每组画面大小,都在高约175厘米至179厘米,宽约115厘米至132厘米之间。所有作品绘制布局谨严,规模宏伟,内容丰富,手法写实。多数画中题材表现的人物情景,反映了当时的宫阙建筑、卤簿、仪仗、列戟器用,以及宫闱妇女生活的情形,足供研究唐代典章制度的参考。至于画法,如画中的仪仗、持扇女侍、女侍等场景,人物能够准确地掌握姿态神情,运用精简的线条、纯熟洗练的笔法,勾画出生动有致的形象,男性挺拔健硕,女性婀娜生姿,配合着刻画细致的器物,和谐地营造出画中宛活的氛围。另外是画中背景部分后方绘画的自然景物,包括山石、土坡、树木、台阁等,组织结构与画法都十分繁复工细,形成极其复杂的状貌,为难得一见的这类题材绘画,深具指标性意义。又画中对于三度空间的表现,已经能够运用正确的透视观点布景置物,达到良好的纵深效果,产生画面深远辽阔的距离感。此外,墓中尚有石椁线刻,所画的仕女,技法精湛圆熟,人物刻画得婀娜多姿,情态可掬、栩栩如生。以上总体看来,此一墓室的绘画呈现了高度的艺术性,足以视为这一时期人物绘画的代表。

唐代 仪仗图 墓室壁画(部分)

陕西西安乾县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 持扇女侍图 墓室壁画(部分)

陕西西安乾县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 女侍图 墓室石椁石刻线画

陕西西安乾县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章怀太子墓。墓主李贤年(公元655—684),为高宗与武后所生第二子。高宗朝时,原封太子,后贬为庶人。中宗光宅元年(公元684),为武后杀害于巴州。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获得平反,回葬乾陵。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追赠章怀太子。墓于公元1971年发掘出土。

此墓墓室壁画,数量更多于懿德太子墓,共有五十多组。画幅大小不一,小的高168厘米、宽175厘米;大的高223厘米、宽281厘米,颇为宏伟壮观。绘画内容丰富,也以人物活动为主,其中绘画精彩具有代表性,有《狩猎出行图》,大队人骑簇拥奔驰前进,场面壮观;《宾客图》,成排人群中夹杂不同的外族,彰显了唐朝往来民族的融合;《打马球图》,打马球为唐代宫廷热衷流行运动之一,此图绘画那偌大的球场人马追逐,活现了那急驰飞奔的景象,为不懂这种球类运动的世人,提供了仿佛身临现场的感受;还有许多其他画面,所描绘的场景,都可作为考证唐代历史、宫闱生活、社会事物等的实证资料。在绘画艺术方面,人物画法水平也高过前述懿德太子墓作品:不仅捕捉形象精准,能够把握刹那间的动态和情绪;而勾勒人物的线描,用笔精湛洗练、圆熟遒劲,已经摆脱佛像画法的沉重感;衣物褶纹结组趋于简化与相互间的变化,更具真切与现实感。所有作品通过自由流畅的线描,呈现生动活泼的形象,使得画面展露生气盎然的情致。

唐代 狩猎出行图 墓室壁画(部分)

陕西西安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 宾客图 墓室壁画(部分)

陕西西安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 打马球图 墓室壁画(部分)

陕西西安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永泰公主墓。墓主李仙蕙(公元684—701),为高宗和武后的孙女,中宗的第七女。武后久视元年(公元701),被杀于洛阳。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获得平反,迁回乾陵,与夫武延基合葬,并追赠永泰公主。墓在公元1960年至1962年发掘。

此墓出土遗物,除大量殉葬器物外,最引人注意的是两铺连接的壁画,高达198厘米,合宽420厘米。画中共绘妇女群像十八人,为目前所见唐代妇女题材绘画中最具规模与最精美的作品,可视为唐代前期人物绘画中妇女画的代表,尤可作为审察这一时期仕女画艺术成就的直接数据。此一壁画的绘制,虽然题材内容不若前二墓的丰富与多样,但能在人物绘画上运用特殊的表现手法,采用寓变化于统一的形式,获致的艺术效果却不在其下。画中妇女都画成站立的姿势,然而情态各自不同,有正面、侧面、背向、低语、回盼、默颔等情状,表情曲尽变化;每人动作也不一样,分执玉盘、方盒、烛台、团扇、高脚杯、拂麈、包袱、如意等器物,无一雷同,形成简单中寓见繁复的景象,而且营造出一种人物间仿佛相互言语笑谈的氛围。可以看出这位技艺高超的画家,似在展露驾繁驭简的工夫,在固定有限的事物空间经营下,力求表现形式的无限变化。另外是人像画中绘画颜面正面,此一尚被北宋人视为高难度的画法,却已出现在这件壁画中,愈益证明这件作品必是出于当时高手所画。再是有的人像打稿底描线尚隐约可见,也让世人见证到壁画绘画的方法。此外,墓室中尚有制作精美的陶俑,精美程度尤胜笔绘的石刻线画仕女作品。

唐代 女侍图 墓室壁画(部分)

陕西西安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 采花女侍图 石椁刻画(部分)

陕西西安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此一墓室壁画,画家在绘画方面表现出高超技法:一是绝对的掌握骨笔的特质和功能,能以一种刚劲冷峻的线条,刻画出女性躯体的婀娜婉柔之美;二是似已具备人体解剖的观念,所画人体仿佛可以透过紧贴身上的衣裳,看到那均匀有致的肉体骨骼关系;三是笔线的运用得宜,人物和器具都表现出充分的质量感,线条勾画构成的人体也产生立体感,同时还令人兴起肌肤的官能美感。此外,从画法上来看,也带给唐代人物画研究方面一些讯息:一是从壁画画面尚留存的部分画法痕迹,可清晰看到完成线描底下的底稿线,可以了解到绘画创作打稿的情形,印证了古人壁画制作的“九朽一罢”说法;二是粗重笔线为主略施敷色的画法,颇与画史记载吴道子创始的粗笔淡彩“吴装”情形类似,显示吴道子的画法早在他之前已有人运用;三是唐代画法高妙的仕女画,早在中期高手张萱、周昉作品出现之前,就已经广事流行,而且若将壁画与现有存世周昉作品,两相对照比较,毫无逊色,足见画艺的高超,难谓不是引发二人兴起专攻这项绘画的因素。

综观以上这些墓室壁画,从绘画题材内容方面来看,包括了政治、军事、宗教、狩猎、农事活动、宫廷生活、天体星象、建筑等,十分丰富,提供了研究唐代社会史最直接的数据。从绘画艺术方面来看,作品时间纵贯了整个前期,虽然多数属于不甚严谨的制作,画法精粗有别,由较早的生拙粗简到晚后的精美生动,明显看出画技进步的演进情形,提供了认识与了解整个前期人物绘画发展最真实的参考数据。其中特别是懿德太子、章怀太子、永泰公主三墓的作品,不仅制作规模宏伟,内容丰富,作品更是精美高妙,生动感人。由于三人生前身份地位特殊,无疑这些壁画应该都是出于技艺优秀的宫廷画家所绘,因此这些作品堪称前期人物、仕女、人马画的最高成就代表,具有非凡意义。

出土绘画作品

唐朝是个国力强大的国家,声威远播,四邻臣服,与周边的民族交通频繁,文化艺术外输源源不绝,因此也带动了一些与外接壤僻远地区的文化艺术的高度发展,西域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当时的西域文化艺术兴盛发达,因与唐朝往来密切,其发展尤其带有浓厚的唐文化的特色。在近年此地发掘出土大量唐代墓葬,其中发现不少人物绘画遗物,制作精美,富有甚高的艺术审美性,水平之高不下于中原地区作品,足以显示唐代绘画发达无远弗届。

这些偏远边塞地区出土的绘画遗物,时间上属于唐代前期,艺术价值较高与较具特色的,有下:

《棕榈树下美人图》。公元1915年新疆唐高昌国故城,阿斯塔那第三区4号古墓出土,现藏印度新德里博物馆。画绘于高73.5厘米,宽53.3厘米的白色细绢,为连串而成的《春苑奏乐图》中的一部分,画幅已残破而露出裱底的粗帛。画中绘画一盛装美人与侍童站立一棵棕榈树下。人物画法用笔简练流畅,劲健中不失细腻;着色浓丽明艳,蓬松乌发贴插金箔,粉白的脸庞略施脂色,剑眉杏目,高鼻小嘴,额心鬓角贴以花钿,唇点绛红,纯然唐代妇人的__梳妆服饰,生动地描绘出一位美艳妇女的形象。由于此墓建造的时间,至迟在武后天授元年(公元690)到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绘画应属唐代前期的作品。

唐代 棕榈树下美人图(残幅)设色

新疆高昌故都古墓出土 印度新德里博物馆藏

《舞乐人物》屏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230号古墓出土。原六扇残存的二扇,为绢地,每扇高46厘米,宽22厘米。屏风上共画舞伎、乐伎六人,每扇一人,左右相向而立。右边舞伎头挽高髻,额描花钿,曲眉凤目,面颊丰腴;身穿菱格暗花纹浅褐色窄袖上襦(衣),外罩白地绣卷草纹缦衫,下着长及曳地的红裙(裳),足登高头青绚履;左手拈披帛,右手处已残缺,仍可看出微作上举姿势,像正挥帛而舞,整个人显得飘逸俊美,婀娜多姿。左边乐伎手持箜篌,身穿宝相花团锦袖袄,脚着皮靴,人物形象也十分优美。整体人物画法看来,用笔细腻,线条流畅,敷彩秾丽,形象活泼生动。由于此墓主人为高昌左卫大将军张雄之孙张礼臣,死在武后长安三年(公元703),绘画应该归属唐代前期。

唐代 舞乐屏风仕女图(六之二屏)设色 每屏46×22cm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230墓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舞乐屏风仕女图(局部)

《骑马人物图》。此画来自甘肃敦煌藏经洞,现藏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画为纸本,高约20厘米,设色画法。图中描绘一黑帽黑袍状似官员的人,骑一红鬃白马行于前,另一黑帽红衣像是侍从者,骑一黑鬃白马手撑长柄伞跟随于后,左边有斜出的树枝,地上点缀小草,人马神态悠闲自得。画幅虽小,由于用笔简重雄健,沉浑有力,简洁刻画出的人马形象,却有种宏伟健壮的气象。此画与上面两件妇女人物画,以出土地点看来,应为当时边远地区画家的作品,具有如此精湛的艺术水平,也足以显示唐代人物绘画的流行普及,无远弗届,全国各地画家技艺都能臻达相当高的水平。

唐代 骑马人物图 设色

发现于甘肃敦煌藏经洞 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综观以上这些唐代前期的人物绘画作品,其中若干虽非唐人真迹,但都属于技艺娴熟的宋代摹本,具有相当高的传真性,足以据为考察原作的情状,进而获得对于该画家或作品艺术特性的了解。至于出土墓室壁画,虽然精粗程度有别,其中部分却是绘画水平极高的作品,应为技艺高超的画家所制作,甚至可能出于当时的宫廷画师之手,堪称具有时代代表意义。另是边塞地区发现的作品,富有高度的审美性,使人认识到唐代人物画发达与高技艺的普遍。所有这些作品,画中所呈现的精熟洗练、自由流畅的用笔,沉稳妥帖的敷色,掌握与刻画生动的情态等,带给观赏者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具体而微地显示了此一时期这项绘画的高度成就。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