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唐代绝句“神品”:再读李白《下江陵》

2021-09-02

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时值“安史之乱”初期,肃宗的弟弟永王璘有意争夺王位发兵,次年败北。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因为误与永王璘为伍获罪“附逆”,初被囚浔阳(江西九江),后被流放夜郎(贵州桐梓一带)。到了四川巫山一带,途中遇到肃宗大赦,是年李白58岁。

获悉被赦,李白由白帝城(四川奉节)返舟沿长江顺流东下,经三峡回江陵。

李白诗歌欣赏

本来,李白逆流而上,奔赴夜郎,以刑徒身份走向荒僻远处,满怀枉屈,诗人痛苦的心情可想而知。

恰好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绝望中,突然获悉大赦的喜讯,李白的眼前展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下江陵》这首诗就是写在这样的心境下。

诗的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写诗人返舟归来的起止地点、时间以及天气。那是一个彩霞绚丽的早晨,诗人离别白帝城,乘船东下,一天之内便回到了江陵。

“千里江陵”写出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行程之远,“一日还”写出了舟行之速和归来之快。

李白图

想一想,皇帝一声大赦,李白恢复了自由人的身份,他是多么渴望尽早回到家人和朋友身边,分享重获自由的欢欣。

第三、四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写诗人归途的情景。

长江的滔滔江水似乎也乐意帮助诗人完成心愿,激流奔涌。浮在它上面的一叶扁舟,如箭穿梭,冲向三峡。但见两岸青山飞快后退,山中猿声此起彼落,宛如为诗人东归而列队欢送。

“已过”两字用得巧妙,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搭配极为确当。用“万重山”三字,概括了从白帝城到江陵行程中巍巍丛山、重峦叠嶂的雄伟壮丽景色。

李白或许想到前书记载:“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他自己却是亲临其境。

《李白诗选》

诗人此际之情,江行此时之景,28个字恰好圆满说尽,天然浑成,真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通过对江水湍急浩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流放途中遇赦归来的欢快心情,从而描绘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丽,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在艺术特色上,这首绝句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水流的湍急,而是用舟行之速,以及沿江两岸猿的叫声未落,轻舟以及穿过万重山的具体描写,巧妙地写出了长江的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的气势。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