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推门大喊:秃驴何在?小和尚巧妙对了4个字,成千古绝对
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们大多数都有着极高的辨识度,因为他们身上具有着非常强烈的个人特质,如李白就是浪漫,看到一个瀑布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惆怅便是“与尔同销万古愁”,大手大脚花钱就是“千金散尽还复来”;像杜甫就是沉郁苍凉,看到一朵花都是“感时花溅泪”。
宋朝时候的苏东坡,身上最为明显的个人特质便是豁达,所以被人们称为“千古一东坡”,尽管他的一生之中多次遭到挫折,也曾有过悲伤惆怅,但是最后都融入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之中,也正是因为苏东坡的这一份豁达,所以他对于世事看得很开,日常来往的朋友也是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苏轼有一个很著名的朋友叫做佛印,看这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和尚,而且是一个佛法精深的和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佛印本来的法号叫做了元,从小修读的是儒家经典,三岁就能够诵读《论语》,五岁的时候已经能够背诵三千多首诗,十九岁的时候进入空门修佛,因为其名声传播甚广,以至于皇帝宋神宗都听说了,在与他进行一番论道之后,大感钦服,于是就赠给了元一个“佛印禅师”的法号,从此佛印之名传播更远。
等到苏轼因为与人政见不合被贬到瓜州的时候,他听说瓜州的金山寺中有一个叫做佛印的高僧,是一个很不一般的人,对于世事具有着卓越的见解,于是他便欣然前往寻访。毕竟苏轼本人也是不一般的人,他是当朝名士,名士访高僧是自古以来便很常见的事情。
苏轼如愿见到了佛印,两人之间相谈甚欢,从家国天下聊到彼此的文学见解,又谈到释道儒三家彼此间不同的理念,发现大家的思想水准都在同一个层次,于是彼此大喜,就此成为了至交好友。苏轼也是经常来寻访佛印,彼此论道解闷,随着交流的加深,苏轼也渐渐变得“没那么客套”,对于世俗的礼节也就没有那么注意了。
有次苏轼去金山寺寻访佛印,一推门就大喊“秃驴何在?”他问的是佛印在哪里,佛印身为一代高僧对于这等细枝末节自然也不会太过注意,然而这天佛印刚好不在,倒是一个小和尚停不下去,巧妙地应对了4个字,结果成为了一幅令人拍案叫绝的千古绝对,那就是“东坡吃草”。
苏东坡不是问秃驴在哪里嘛,和尚就说那驴子是在东坡上吃草,看似是这么个意思,但事实上却是说的苏东坡是头牛一样的吃草的动物,以至于苏轼当场就愣住了,不过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确实是有失礼节,于是就很恭敬地道歉了。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