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中华文化:你以为“七尺男儿”说人的身高?实际可能是说年纪

2021-10-27

根据东汉班固《汉书》记载:“光为人沉静详审,长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意思是说霍光为人沉着冷静,身高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清目秀,留着好看的胡须。

同时《汉书》也说到:“莽为人侈口蹶颔,露眼赤精,大声而嘶。长七尺五寸,好厚履高冠,以氂装衣,反膺高视,瞰临左右。”意思是说,王莽大嘴低下巴,眼睛面带红光,身高七尺五寸,喜欢穿厚鞋子戴高帽子,俯视周围。

编辑

这些文献都说到人的身高七尺,人们也就习惯理解七尺男儿是说人的身高了。但是从更早的文献中可以看出,七尺并不只是是指身高,也有可能说的年纪或身份。

“七尺”代表什么身份?

根据《周礼》记载:“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周礼注疏》说“七尺谓年二十”。

这个意思就是说住在都城的二十岁到六十岁的人和住在乡野十五岁到六十五岁的人是征役的对象。

那么在《周礼》(约成书于战国时代)中是以“七尺”表示成人的身份。周代的公家法规中用“七尺”来代称成年男子,可以推论“七尺”应该是当时成年的标准身高。这种类似用法在《论语》和《孟子》中也可见到。

《论语 泰伯》篇中,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周礼注疏》说“六尺谓年十五”,郑玄注说,六尺之孤,是指年十五以下的孤儿。《孟子·滕文公上》篇说:“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这“五尺之童”就是指孩童的意思。

七尺躯换算成今制,实际有多高?

这个度量衡的尺度随着时代变化。

《蔡邕·独断》提到三代的尺寸不同,夏代十寸为尺,殷代九寸为尺,周代八寸为尺。根据《汉书 律历志》:“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而基础单位的“分”怎么求来?是用中型的“秬黍”(黑黍)的宽度计算来的,“一黍为一分,十黍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 ”。从出土的汉尺来看,一尺为23.1cm,两者的度量结果相符合。换算成今制,堂堂七尺男儿,就是161.7cm。

编辑

小结

另外在沈约《齐太尉王俭碑》描述“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在历代中不管度量衡的尺寸标准几度改变,堂堂“七尺男儿”的伟岸形象在中华子孙的心目中是鲜明不变的。

在古代社会中,“七尺男儿”象征意义重于身高意义,它传递的是一个负得起自我责任的成年男子的意义。这个七尺男儿能够说话算话,能够俯仰天地之间而无愧于作人的道德标准,不管身躯多高都是能顶天立地的,能够为道义献身的。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