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五本书带你欣赏节气之美,既写光阴的故事也写珍惜

2021-11-07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或许很多人都背诵过这首童谣。

二十四节气,是人们追求自然境界的落脚点,依据四季轮回和时令气候、物候变化,便能寻找到一花一草等万物的无穷意味。

“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肯定,也说明了其传承的重要性,但在当代社会,知之者甚少。

夏有空调冬有暖气,过去把握着古人保暖生死的节气,如今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起来。在叫好称快之余,你是否也开始反思“节气”这个熟悉又陌生、古老又现代的词汇,已经有多久游离在我们的生活之外了呢?

对此,著名诗人、学者余世存这样说: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但跟其他大多数中国的非遗文化如昆曲、京剧、宣纸制作技艺、珠算、剪纸等有所不同,节气是关于时间的文化。

节气文化在这个时代的“未完待续”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有关节气的介绍往往仅止于天文、农业、养生等专业常识,但《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依托作者余世存的研究,对节气等自然时空与置身其中的人格规定做了说明。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书中,余世存对每一节气的介绍,都从一个侧面切入中国的历史、习俗和生存之道,对二十四节气中众多的物候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意义,在中国人千百年间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做了精彩的介绍;又从现代人的视野出发,理性地分析了时间的功能,证实中国人将律历并称的意义。

这是一部了解中国节气文化的入门书,一部可以按时阅读、翻阅一年,从而了解时间、空间及其于我们生命意义的作品。

文人画家老树为本书倾力绘制24幅节气美图。每个节气篇章都配有老树创作的二十四节气图一幅,让读者直观感受节气之美;著名设计师王志弘亲自操刀,赋予本书一种现代美感,切合了《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将古典时光呈现给当下的初衷。

二十四节气,是人们内心记录生活律动的方式,是历法之外的历法,是岁时生活的句读和标点。

《二十四节气志》

《二十四节气志》是中国气象先生宋英杰潜心之作,这是一本结合文化、大数据、气象科学的节气百科,书中既传承了古人的时间智慧,更用现代的海量数据对节气做验证与解读。宋英杰凭借多年强大的专业积累和知识功底,首次从气象大数据的角度,为人们解读了二十四节气的文、理、古、今。读者不仅能看到传统节气知识,更能了解节气随时代的演变和发展。

几千年的节气文化,在今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熬过了冬天,却差点儿冻死在春天”?大寒、小寒谁更寒?大暑、小暑谁更热?50年来,中国人名的变化竟然跟天气息息相关?为什么实际温度是30摄氏度,体感温度却超过40摄氏度?冯骥才为何说“女人的孩提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的童年往事大多在夏天”?

时光律动,草木枯荣,《二十四节气志》讲述着节气文化在这个时代的“未完待续”。

作者宋英杰是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专家、《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他称:“二十四节气是“‘未完待续’的文化。我们的传承,不是只从古籍中寻章摘句,还要留下这个时代对她的独特贡献。使她,充盈着科学的雨露,洋溢着文化的馨香;使她,既在我们的居家日常,也是我们的诗和远方。”

那诗、那画、那草木

时光之蔚,岁月之美。二十四个节气,是光阴里的禅,一期一会,不虚度,不辜负。二十四个节气也如二十四首古诗词,一字一句辗转着,讲述着光阴的故事。

立春,雨水,惊蛰,春风,清明,谷雨,立夏,小满……随时光逆流而上,梦回唐宋,诗人背影飘逸如昨,跟随古人,看生生世世,看万水千山,看物候轮换,看倜傥诗篇。

《日月书:古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

《日月书:古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是一本唯美的时间之书,记录了春来柳绿,夏来荷开,秋来叶凋,冬来雪落。

书中文章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尽可能系统地讲述了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变化、农事活动、传统习俗、饮食养生等,并将文化、风物、民俗融入古诗词品鉴。挑选与之对应的古诗词,加以串联、共赏。读二十四节气,品唯美古诗词。在有限的人生里,领略无尽的岁月之美。

珍惜每一日的琐碎和寻常,日子总会变成你喜欢的样子。写二十四节气,既是写岁月,也是写珍惜。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很难静下心来品味身边的一草一木、时令节气带给人们的趣味,甚至缺少了对待生活的仪式感。

《草木有趣: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

本书有画有诗,有色有味,作者带领大家跟随着四季更迭的脚步,去感受不同节气下,万物对自然的顺应。立春有梅花、菜薹,惊蛰有杏花、春笋,立夏有芍药、青梅、樱桃,书中的一切都和生活对应,大暑时节来一杯酸梅汤、秋分时节采桂花、寒露时节尝石榴,原来褪去喧闹的日子,可以过得这么美。

作者由自然风物出发,挖掘相关的民俗典故,捕捉匠心民艺、时令雅趣,分享本真的生活方式,书写节气文化传承的智慧与美好。书中清新的文字,告诉你我要慢下脚步,去领悟自然的美好,品味人间清欢,找到合乎生活的本真之美。

余世存曾评价《草木有趣: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一直有人说,二十四节气是常识,介绍常识还能介绍出花样和个性吗?殷若衿的新书几乎无意中回应了这类问题,说明我们仍能生活出新的节气知识、创造出新的节气产品。她的书不仅让我们重温节气的实用美好,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节气经验,我们个人在观光、工作、过日子时,节气的消息是一线重要的线索。本书既有知识的趣味,又有走心的发现。作者能及早及时地把自己的生活跟时间节气进行链接,本身即是人生的成就,是对自身的安顿。”

时光可以是流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留住美好的时光,是每个人的心愿。

青年摄影师林帝浣透过掌中的数码相机,呈现给人们一个不一样的视觉“节气歌”。从“立春”的料峭到“夏至”的蝉鸣,从“秋分”的收获到“大寒”的霜雪,这些镜头下的瞬间让人们再次回味一年中的季节变换。

《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

《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一书,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分为24章。每一章开始之初,都是作者林帝浣绘制的国画,每一个节气都用了不同地域的7张图片呈现同一节气下的不同风貌。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人文风情交错,即使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剪影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妙。

而不为人所知的是,在“二十四节气”的申遗过程中,本书中的“二十四节气”国画,曾被中国代表团选为申报推介宣传画征服联合国评委,完美助力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寒来暑往,带走的是时光,带不走的是心境。人文摄影师林帝浣用富有感情的镜头为人们记录下一个个温暖的“光阴的故事”,看时节的更替,也是看心情四季的更替,每个节气都留下了很多人不可磨灭的印记。

当走过一城一市、一乡一镇,很多在路上的记忆或许已经渐渐遗忘,但翻起这本《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时光的旅行,从春天到夏天,从秋天到冬天,从南方到北方,从东方到西方,相信很多美好的回忆会再次涌上心头。

二十四节气,不仅仅只存在于歌谣之中,也是一张张生动的映画、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和一段段有情有义的故事。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