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琉璃河遗址新规划:将多做展示性发掘 丰富考古遗址公园趣味性

2021-11-11

新京报讯(记者 张畅)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上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评选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北京琉璃河遗址入选。这座距今逾三千年的遗址,是西周时期燕国的都城和始封地,现存西周时期的夯土城墙、城内遗存和墓葬区;也是目前北京地区可追溯的最早的城市文明源头,被誉为“北京城之源”。

琉璃河遗址考古进展如何?未来有什么规划?我们问了问现场负责人。

“2019年3月起,我们在琉璃河遗址范围内进行考古勘探和考古发掘,新勘探面积约有40万平方米,在都城内发掘了400平方米。”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琉璃河考古工作队现场负责人王晶介绍,最大的惊喜是,在城内发现了大型成规模的夯土建筑基址,是琉璃河目前发现的层次和结构最清晰的夯土建筑。

据了解,基址建造年代不早于西周早期,废弃年代不晚于西周晚期,时间跨度较大。基址结构明确、层次清晰,对于研究早期建筑工艺、建筑结构和遗址兴衰具有重要价值。“简单来说,就是印证了古文献中关于‘周初封燕’的史实。”

新勘探的面积里出土了哪些文物?王晶介绍,主要出土物还是日常生活用的器具,此外,发现了陶片1万9000余片,都做了相关统计,能从中分辨不同族属的人群,也能认识这个文化的商文化特点和突出的文化因素。

琉璃河遗址出土的各类文物。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其中,一件“青铜环首刀”尤为值得关注。“这把刀的刀刃比较锋利,我们推测它是有实用价值的,比如切割食物。当时的文字是写在竹简上的,如果写错了,就要用刀把原来的字削掉,再予以更正,所以古时执掌文案的官吏也被称为‘刀笔吏’。”王晶说,这件“环首刀”出土在大建筑附近,后来周围还发现了绿松石和其他小的玉饰品,侧面证明这个建筑的等级比较高。考古队还对城内的小型地面建筑、居址等进行了发掘,对城址南侧大石河摆动范围进行了调查,系统认识了大石河摆动对南城墙造成的破坏。

发掘至今,王晶坦言,出土的各类文物一直在深化考古团队对琉璃河遗址的认知。“本年度的考古计划刚刚开始,主要还是在前面提到的400平方米的区域内工作。远期一点的规划,是扩大勘探面积,同时进行解剖式、精细化发掘,重点了解一些核心区域的关键性问题。”

按照规划,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加快建设。王晶说,借此机遇,他们也会多进行一些展示性发掘,用以丰富公园的内容,提升趣味性。

新京报记者 张畅 摄影记者 浦峰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