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古玉收藏 鉴赏|春秋玉器

2021-11-15

西周末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镐京受到焚烧与劫掠之后,残破不堪,继位的周平王只好迁都到洛阳,直到秦国统一天下大约经过五百五十年之久,史学家称为“东周",其间又再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兽面

虽然春秋时期是继西周而起的时代,但是当时的社会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玉器身处其中,当然也有异于西周的表现,无论制作工艺、器形品类或纹饰题材,都开创出全新的风貌,使春秋玉器展现出独树一格的特色。

春秋玉器的品类发展

中国古代的玉器发展到了春秋时期,主流品类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过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盛极一时的玉璧、玉琮、玉钺等器形已经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组佩饰、玉带钩及剑饰玉。

春秋时期鸭状钩首

春秋时期的组佩饰特别注重“中轴平衡、左右对称“的结构,各个组件皆依此原则而制作,产生不少新的形制。首先是小型系璧的出现,它的形状圆整,居中的内孔就是现成的系带孔。其次是弦月形的玉璜倒向使用成为下弦月形的玉珩,可以向上、向下连接各方的组件。此外,还有各种小型的圆雕玉蝉和玉人等器物,内部透穿一个天地串孔,即成为玉管般的勒子,以及上宽下窄,弧状弯曲的玉觽,作为组佩饰最下端的饰件。

春秋晚期的组佩饰

如上图为春秋晚期的组佩饰,其中包含系璧、玉珩、玉勒、玉觽、龙形佩及长方形片饰玉等器物、虽然品项众多,但是它们的造型都颇为均整,而且系带孔的位置都居于中间或左右两侧可以让整组串饰符合“中轴平衡、左右对称”的原则。

宝鸡市益门村2号墓出土蛇状钩首

春秋时期的玉质带钩与金银制成的带钩雷同,钩首部首做成鸭首或龙首等动物,器形多变而精巧。例如陕西省宝鸡市益门村2号墓出土一件蛇状钩首、器身中空的扁长方形玉带钩,与一件鸭状钩首、环管相连为钩身的玉带钩,而凤翔县秦公1号墓出土鸟形钩首环状钩身的玉带钩,它们都在符合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作变化性的设计,呈现出不拘一式的活泼风格。

宝鸡市益门村2号墓出土鸭状钩首

玉剑饰是镶嵌在剑柄与剑鞘上的玉器,也是从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品类,像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一件圆柱形的玉剑首和穿有金丝的玉剑珌,以及两件造型各异的玉剑璏,而江苏省六合县程桥2号墓出土一件梯形玉剑珌。虽然这些器物并没有配成一套来使用,但是剑首,剑格、剑璏、剑珌四器皆俱,已经涵盖了成套玉剑饰的形制与功能,为往后的玉剑饰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玉剑饰

虺龙纹为主的纹饰题材

春秋玉器的造型和纹饰都具有统一的时代风格,玉器边缘常雕琢凹凸相间的扉棱,镂空部分用小型管钻配合金属线具拉切的方式制成L形、士字形或火柴头形、而器表上的纹饰则以虺龙纹作为主要的题材。

春秋时期玉虎

虺龙纹是一种小型的龙纹,大多以龙首作为表现的主体。其龙首为侧面造形,呈圆眼、翘鼻、张口吐舌之状,有时附加带状龙身或以云纹和谷纹象征抽象化的肢体。因为它的形体较小,常以密集的形态布满全器,构成繁密而抽象的风格。

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的虎形玉饰

例如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的虎形玉饰,作侧身站立之状,表面除了用竹节般的线纹勾勒腿部的形状,并用成排的"{{"纹填补下颚和腹部之外,其余都以双线虺龙纹为饰。那些细碎繁密的小虺龙纹方向并不固定,与大的玉虎造形构成一种负载和依存的关系,在体态沉稳的虎形衬托下,仿佛有股鲜活的生命力即将跳脱而出,极为生动有趣。

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的虎形玉饰

而在寄生同体的基础关系上有的玉器开始出现局部整合的现象,将头部或腿部的虺龙纹放大,使较大的虺龙纹正好作为动物的头部或腿部。例如河南省淅川下寺一号楚墓出土一对以宽线虺龙纹为饰的虎形佩,翘鼻处有一个小虺龙纹,下颚与尾部采虺龙纹局部线纹为饰,腹部填补“{”纹,前腿以大弧度的涡纹勾勒,后腿则雕琢着大型的虺龙纹。藉由虺龙纹想鼻张口的侧面形象,构成蹲伏有力的腿部肌肉。除了在动物玉饰上的局部整合之外,春秋玉工还会透过特殊的方法,将二个侧面虺龙纹拼成一个正面兽首,成为“一纹两用”的设计。

春秋时期玉珩

春秋晚期以后,虺龙纹渐淅解体为云谷相杂纹,为战国时期的规律性纹样揭开演变的序幕。

『 弘扬古玉文化 提高爱好者 鉴赏鉴定能力』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