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0年前,良渚的序幕是如何拉开的
11月19日,一个新展在良渚博物院开幕——“早期良渚--良渚遗址考古特展”。展览梳理了近年来有关“良渚前夜”的最新考古发现,汇集了近300件文物,揭开了良渚文明“前古城时代”的面纱。
展览跟一则良渚新闻有关。
2019年4月至12月,因配合瓶窑镇小城市改造凤都路延伸项目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良渚遗址保护区以南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和勘探,在距离良渚古城南城墙以南2公里处,发现了北村遗址,为良渚早期偏早的一处聚落。北村南地点高等级墓葬出土的玉器表明,其年代大致相当于瑶山阶段,距今5300年-5100年。
2020年上半年,考古队员先发掘北部。为了便于记忆和讲故事,我们就叫它北村北,主要发掘了两个地方——丁家山和北王庙,发现了91座墓葬,良渚早期偏晚到晚期。
我们看看,数量好多,但考古队员有点小丧。等级都很低,差到什么程度?连陶器组合都不全,一般的平民都算不上。
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初,开始发掘北村南,分为西部和东部。北村南的西部,今年2月已经移交给建设方,开始建设拆迁村民的安置房。
2021年上半年至今,开始发掘北村南的东部。
北村遗址发掘现场
106女人等这一刻,等得有点久。
如果你们先来北村南,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如果晚一点来,我们是不是就被推土机推平了,你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我的存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她准备写一首歌,叫《北村南》。眼前这片黄土,就是她的家。
5300年前的声音,王权的塑造,古城的谋划,一个王国的安身立命,藏匿在地表之下第六层。考古学地层,时空交汇,那里是良渚文化层,良渚王国最早的200年。
106女士的器物出土现场
5300年前,有几个精英女人,在良渚画了一个圈——开头这则平铺直叙的良渚新闻,或许可以换一种写法。
良渚人是“外地人”。
良渚古城像一个移民城市,类似深圳。5300年前, 良渚的“紫禁城”还没有建,各路精英已汇聚到此,准备画一幅蓝图。
他们最东跑到临平的玉架山,在岗地丘陵上驻扎,等级很高。官井头、石马兜、庙前,稍微差一点的吴家埠平民,也各自形成了聚落,成围聚状,再加上新发现的随葬透雕冠状器、龙首纹镯、玉蝉的北村106女士,良渚文化刚刚拉开大幕,不同等级的集群已经集中到良渚遗址群的四周,以瑶山为最高等级,以东部临平遗址群为界,他们是良渚古城的开拓者和创建者。
这也是展览要告诉你的故事,也是北村遗址新发现的意义。
作为同龄人的这波精英——瑶山M9(最初的王)装配小琮的玉钺杖、官井头(土豪大姐大)刻纹琮、玉架山M200(cos的女人)玉匕和玉箸食具、北村(全球唯一六龙首镯拥有者)雕琢大眼和神羽纹的玉蝉等……当人们讲起后来的故事,古城如此雄伟,王国如此耀眼,玉礼器如此不可思议,却似乎把过去掩埋、冷却,逐渐遗忘。
M106女士的六龙首镯
良渚的序幕如何拉开,才能说明后来良渚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建设,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复杂社会组织和政权的行为。因此,揭示早期良渚的考古工作,意义非凡,这也是“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的演进和模式”课题的重要内容。到了第二阶段,才有了我们所说的“世界第一坝”、莫角山土台以及反山王陵。
良渚是一个很特殊的聚落社会,每一个遗址都只存续了很小一段时间,并非延续使用。到了中期,瑶山已经不用了,官井头也不用了,北村也不用了,这些早期的聚集点都不用了。到了第三阶段,距今4800年-4600,才有了今天所说的良渚古城的城墙。
过去的,才是未来的。北村发掘领队王宁远有一个比喻:北村、瑶山、官井头之于良渚古城,仿佛开国大典前的西柏坡和香山。
他们,尤其是她们,在良渚古城的生命史中,是为前传。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