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陈佩秋留下的文化遗产值得悉心开掘,对于当下艺术的发展或将有所启迪

2020-07-31

海派书画大师陈佩秋辞世已一个月,对于其人其艺的缅怀与探讨却仍在继续。

近日,由上海嘉禾主办的“ 似兰斯馨、高花绝响——致敬陈佩秋先生”追思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与会的陈佩秋亲属以及海派艺术研究专家从不同角度披露了有关陈佩秋过往鲜为人知的材料,提出: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在近现代演进的整体大背景下来观照陈佩秋艺术的独特性,特别是应该从不同的侧面深入探讨“陈佩秋对今天的海派艺术意味着什么?”

在业内看来,陈佩秋留下的文化遗产值得悉心开掘、慢慢回味,这对于当下海派艺术的发展将有所启迪。

陈佩秋《丛篁双栖》

回顾艺术创作:

陈佩秋最负盛名的叠彩大青绿中,凝结着她探索多年的独门诀窍

陈佩秋标志性的叠彩大青绿山水作品风格是怎么形成的?对此,陈佩秋长子、艺术活动家、出版人谢定琨给出了答案。

这样的艺术风格之变,起缘于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我们在加州读书,她来看望我们,并在那边生活了一段时间。当时她最大的兴趣就是去书店看各种各样的图册画集,对法国印象派的画情有独钟,尤其对莫奈的作品,所能看到的出版物全都看了。当然她还去博物馆看原作,一张画常常要看一二十分钟。”谢定琨坦言,陈佩秋在对色彩的运用以及对光影的处理上,受西方印象派画家的影响很大,不过她还是用中国画的笔法来表现色彩。

陈佩秋《春山晴霭》

叠彩画法在颜色的处理上需要一层层加色,陈佩秋的一张青绿山水画,从开始到完成,最起码上色十多次。通常中国画上色多次后,前后颜色混在一起,极易变得呆板僵硬,而陈佩秋的叠彩大青绿山水却显得气韵生动,这是怎么做到的?谢定琨透露了其中的独门诀窍。“母亲对色彩的应用非常讲究。她的画中绿色非常丰富,我所知道的,光是绿色颜料的品种就有十几种之多。她还用丙烯颜料,丙烯有一个好处,是水溶性的,但用它画上去时又能够把前面的颜色盖住。”

陈佩秋《春居图·行书温庭筠诗》

再看古画鉴定:

陈佩秋关注的古画鉴定,涉及的是中国绘画史转折的核心问题

陈佩秋晚年为何对古画鉴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海美术家协会理论策展委员会副主任、美术史家汤哲明向人们有所透露。他坦言,陈佩秋大概是2000年以后突然迷上古画鉴定。一般不太了解她的人,或许以为她仅仅是在看一张画的真假。实际上她关注和鉴定的古画,有不少是台北故宫、北京故宫、辽博、上博这些大馆的镇馆之宝,涉及的是中国绘画史转折非常关键、核心的问题。

汤哲明提到,陈佩秋格外关注董源的《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夏山图》这三个卷子,还牵涉到《秋山问道图》、《层岩丛树图》等一大批挂在巨然名下的重要作品。“《谢稚柳系年录》里记录了1980年代张大千托王南屏带话给谢稚柳,说他认为董源三卷需要重新研究,这个观点非常让人震惊。因为如今北京故宫的《潇湘图》《溪岸图》原本都是张大千收藏的。当时谢老知道后,认为张大千在钻牛角尖。后来谢老到台北故宫专门去看了巨然的《秋山问道图》和《层岩丛树图》,对这两幅画的归属就产生怀疑了,他疑心那是元代特别是吴镇的作品。谢老1997年故世,不久在美国就爆发了《溪岸图》之争,在研讨会上高居翰认为《溪岸图》是张大千、谢稚柳和徐悲鸿三者联手做的假画,这引起了轩然大波。国内包括启功在内的许多学者也去看了《溪岸图》,一致认为那是一张非常高古的作品,不可能是后世的伪造。陈佩秋老师就是听说高居翰认为谢稚柳参与了《溪岸图》作假,由此对这幅画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溪岸图》,她的看法跟启功先生他们是一致的,然后她就开始进一步研究。”

陈佩秋《桃花鸳鸯》

汤哲明认为,陈佩秋尽管关注很多古画,特别是宋画,但围绕《溪岸图》与董源画的研究,却是她这些鉴定工作最为核心和重要的内容。她认为《溪岸图》和北京故宫卫贤的《高士图》,还有台北故宫赵幹的《江行初雪图》,才是标准的南唐画,用艺术史术语说是“江南画”。因为它们有强烈、共通的时代特征。换句话说,江南画究竟是什么样子?应该就是《溪岸图》《高士图》、《江行初雪图》三幅画中间存在的共通性。“我觉得陈老师这个观点,就是拈出江南三图,非常了不起,体现了老先生一生研究宋画的功力。这是谢老当年也没做到,至少是还没来得及做到的。”汤哲明进一步指出,一旦这三张南唐画被确定,传世的董源三卷,包括巨然作品的断代、归属与真伪,就产生问题了。要知道,这些作品原来恰恰就是中国山水画史乃至整个中国画史上,几根极其重要的支柱,目前为止所有的中国绘画史、山水画史,都是围绕这几件作品的座标撰写的。因而,一旦这三图作为可靠的五代画被确立,整个画史立刻就面临被改写。由此可见陈佩秋的观点与鉴定,非常具有颠覆性与震撼力,她的见解与能力,完全超出一般按步就班的美术史专家。

陈佩秋《幽兰图》

重审市场表现:

官方、学术、市场这三个维度的评价在陈佩秋作品中重合了

陈佩秋的作品不仅在学术上得到广泛认可,在艺术品市场也颇受追捧。上海嘉禾拍卖行创始人、董事长魏辉说到,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可以有三个评价的维度:一是官方评价的维度;二是学术评价的维度;三是市场评价的维度。如果放在一个比较长久的时间曲线看,真正优秀的艺术品会在这三个评价维度上重合。陈佩秋的作品就属此类。

陈佩秋《草书十屏》

魏辉认为,市场也是传播艺术最有效的手段。“记得嘉禾是从2012年开始主办谢稚柳陈佩秋作品拍卖专场,至今已经14期了,成交了2.19亿元,成交率高达91%。这充分证明了谢稚柳陈佩秋两位先生的作品有着厚实的藏家基础。在艺术品拍卖领域有‘无陈不成拍’一说,可见陈佩秋在拍卖领域的影响力。”此外,他也透露,陈佩秋是个古道热肠的老先生,在每一次嘉禾做公益慈善的时候,都会义不容辞挥毫泼墨,为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爱心。

作者:范昕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