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潇湘快评】陈平凹/美丽的生命,高贵的灵魂

2021-04-03

美丽的生命,高贵的灵魂

读军旅作家邹和阳散文《那夜的雨》有感

作者:陈平凹

记得某位作家这样说过:“散文,首先是美的心灵,写出的美的文字。美,是散文的灵魂。情,是散文的精神。”军旅作家邹和阳先生的散文新作《那夜的雨》就做到了美与情的和谐统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位读者的心。

作者写出了人物美。一篇有特色的的散文,总是能刻画出鲜明个性的人物。本文是一篇以回忆往事与现实描写相结合的散文,侧重刻画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宋班长,主要通过从“我”回顾过去的视角来正面描写,拉“我”上岸、跟“我”换铺、帮“我”购书、给“我们”这些新战友的双脚消毒、上药、包扎……,娓娓叙来,不疾不徐,有条有理,入情入心,一位热情爽朗、乐于助人、爱兵如子的班长形象跃然纸上;另一个是张老师,则是通过逸出一笔、旁敲侧击的侧面描写,在作者的回忆里展现出的是一位钟情于人民子弟兵,又不失端庄大方风度的人民教师形象,而在后文现实中则用“头发斑白,着一身黑色衣服”写出饱经岁月沧桑的老年女教师形象,虽然着墨不多,却是生动传神。

作者写出了人情美。人间最美是真情,本文中体现的人情美就包含了战友情、恋人情这两种主要情感之美。首先是战友情,本文标题虽为“那夜的雨”,实则重点写了两个夜晚的“雨”,而第一个夜晚的“雨”就是侧重写出了战友情。从“快醒醒,快醒醒!”的急促提醒,到主动跟“我”换铺位,再到为“我们”站岗,班长对新战士“我”的照顾在这个雨夜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二个雨夜则是本文的高潮,体现的是恋人情,——当然这段恋情在这个雨夜才刚刚萌芽,就因班长后来的牺牲戛然而止,令人扼腕长叹,深以为憾。“四目相对,班长脸涨得通红”、“女老师微笑着凝视我们的班长”、“女老师却早早地在校门等着我们”“女老师塞给我们班长一个笔记本便转身跑了”……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写出了那个年代爱情的真实感,让人一眼就读出了浓浓的时代风,以及一种含蓄蕴藉的爱情萌芽之美。

作者写出了人性美。本文的主人公宋班长正是体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古道热肠、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这是一种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当然,人民子弟兵之间的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关系也是一种新时代的人性美。而女教师主动送开水、热心帮助子弟兵的行为,无疑也是这种善良人性之美的彰显。本文结尾部分,暌违20多年后,“我们”这些战友和守候爱情二三十年之久的张老师一起再回到旧营房和烈士陵园去缅怀因公牺牲的班长,更是将这种因军民鱼水之情带来的人性之美上升到了一种境界高度。“人民的子弟兵人民爱,人民的子弟兵爱人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尤其是结尾处引用《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歌词呼应标题,同样是述说爱情的遗憾之美,更平添了一份悲情壮丽的宏阔境界氛围。

另外,本文闲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历史的厚重感也得到了提升,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分散了文章的一部分主题,比如文章中间部分插入的关于“我”怎样克服困难去读书、班长主动买书赠给“我”这一段,叙述文字较为详实,个人认为值得商榷,宜点到为止,一笔带过。

美丽的生命,高贵的灵魂。邹和阳先生以饱蘸激情的动人文笔,为我们读者呈现出了上世纪80年代最感人的一曲战友情、恋人情、鱼水情交织的壮丽悲歌,也让我们对于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更加倍感珍惜!

作者简介

陈平凹,字井耒,号井耒斋散人,又名古麋子国人,古岳州巴陵人氏,现居长沙,一个南腔北调人,一身五花八门事。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科班出身,以文谋职苟活。大学毕业之初踏遍湘粤赣鄂四省五市,曾在地级市报社司职新闻主笔兼记者编辑,亦混迹党政部门干过年余文字秘书,现投身房地产广告策划行业为开发商作嫁衣裳。闲余把玩古典诗词,愿交天下文友。撰有旧体诗词集《井耒斋吟草》一书。现为新锐旧体诗词网络交流创作平台“湘月诗社”社长兼主编。

图片:网络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