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唐诗三百首》: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Image 2021-05-26

演播、录音:王淑静

剪辑、混音:赵子瑜

文字校对:郭贞

监制:何海洋

总监制:李罕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唐玄宗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唐玄宗,名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先天元年即位,励精图治,国力强盛,此期史称“开元盛世”。后倦于国事,任用奸佞,以致发生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册太子李亨即位,自己为太上皇。后世称“唐明皇”;庙号玄宗。唐玄宗多才多艺,通音乐,擅书法,工诗能文。唐殷璠称他“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对于诗歌去除六朝纤靡风气, “开盛唐广大清明气象”,有倡导之功。《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赏析

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唐玄宗到泰山祭天,行封禅大礼。封禅之后,顺道经曲阜至孔子宅,派出使者祭孔子墓,有感而发,作此诗。

全诗以疑问入笔,表现出作者于孔子神像前谦恭行礼,心中感慨万千,口内喃喃自语的情状。作者着笔于“叹”“嗟”“伤”“怨”,写出了自己对孔子虽“叹”实“赞”之情,立意集于以“叹”代“赞”,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叹息之情,又赞扬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超凡脱俗的用世精神,发人深省。

此诗用典极多。这首诗追述了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孔子令人悲叹的命运。为实现“郁郁乎文哉”的理想社会,孔子一生碌碌奔波,结果却无处安身,甚至被困陈蔡,险些丧命。但孔子始终没有背叛自己的道德信仰。纵使明知凤图难出,王道难行,明知自己必将如麒麟般惨遭捕杀,也要坚守道德的崇高,只为将来自己的仁义思想能够大行于天下,为苍生谋福,也就在所不惜。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深切同情,又赞美和褒扬了孔子。结合史料可知,唐玄宗对儒学确实非常推崇,因而他对这位儒学创始人的感情也是真实而深挚的。正是因为作者能把自己的崇敬融入到孔子的深致悼念中,才使得这首诗读来深切质朴,令人信服。

就艺术形式来看,这首诗句句用典颇有堆砌典故之嫌,且诗语质朴无华,在遣词造句上也并无推陈出新之处,但此诗所反映出的思想和胸襟在历代帝王之作中并不多见。另外,悼念孔子所选择的视角十分准确也是一大成功之处。孔子一生生活复杂坎坷,此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面,简单几言,就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大事。首两句是叹惜,三、四句是叹美,五、六句是再叹惜,后两句再叹美。全诗命意构思,严正得体。比及一般的咏叹之诗,颇显境界之大,立意之深。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