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奥古斯丁|以哲学注释神学

2021-06-11

理性和信仰的关系正如这一时期哲学与神学的关系,奥古斯丁强调信仰上帝是认识真理的前提,而理性则是为了理解已经感悟到的真理。直觉的体悟有时候可以独自完成——那是少数的天选之人,大部分人要借教廷的帮助,以信仰促进对真理的认识。

时代背景

从希腊化时期至奥古斯丁所处的时代,主流已经从以伦理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犬儒学派、怀疑派等渐渐转至以上帝和神学为研究的核心的宗教。从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里亚城的希腊哲学与犹太教的初次融合到罗马帝国基督教与哲学的结合。无论是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的伦理学还是希腊人的宇宙论、形而上学都未能满足罗马统一后的普通民众的精神需求。

宗教哲学的起源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大潮行进到基督教为正统教派,哲学几乎完全被纳入到宗教经典的体系中,而渐渐的形成了神学体系。这一段时期哲学的使命或者说教职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理性解读信仰,以哲学注释神学。

奥古斯丁其人

公元353年奥古斯丁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父亲属异教,母亲蒙尼卡是基督徒,对他深有影响。他先在乡镇、后来在米兰(384一386年),当过修辞学教师,致力于研究神学和哲学问题,这使他由摩尼教转向怀疑主义,但仍不能得到满足。

386年他开始阅读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者的一些著作,这些著作使他的思想得到稳定,而且他还受了富有辩才的米兰主教安布罗斯的影响,这位主教的讲道使他深受感动。

387年皈依基督教以后,他回到塔加斯特;他148在那里根据修道院的规章住了三年(388-- -391年),并被授予教士职位。396年他被提升为非洲希波的主教,他担任这一职务,以其非凡的才智致力于发展和宣传天主教学说,一直到430年逝世为止。他的著作有、、、、、、和等。[i]

认识论:真理天启

关于真理的存在,奥古斯丁简单的梳理了真理和上帝的关系。当然,奥古斯丁是承认永恒的真理的存在的,这真理出自于上帝。他认为,当我们在纠结一个判断的真假时就已经潜在的认同了(真)真理的存在,而我们一定有一个不变的基础是可以作为判断的逻辑前提的,假如我们怀疑思维主体的存在,实际上是肯定了思维的存在,“我怀疑故而我存在”。

而真理需要通过信仰或者直觉来发现——奥古斯丁称之为“天启”,“信仰是为了了解,了解是为了信仰”,受到天启的信徒对真理的认知方式是直觉式的,理性的功能在这里是为了进一步解读真理。只有理性的人类只能借助教廷的辅助感悟到天启的真理。

神学:上帝于虚无中创造宇宙

奥古斯丁的神学尽可能地将上帝塑造为一个庄严神圣、不与人间有关联但同时通过某种方法创造世界的神。

上帝是永恒和超验的存在物,是全能、全善和全职的;有绝对的统一性、绝对的智慧和绝对的意志。他是绝对的精神。他绝对自由,而他的决定有如他的本性,不容更改;他绝对神圣,不可能想望邪恶。他的意愿和作为是一回事。他希望什么,就于什么,不需要居间的存在物或逻各斯的帮助。[ii]

上帝于虚空中创造宇宙,据奥古斯丁的说法,这种创造的原因是来自于上帝的仁爱,且不是刻意为之的,类似于普罗提诺所提到的上帝因其能力的过于强大而不可避免地流溢而出的爱。

万物的形式或者说理念掌控在上帝的手中,上帝通过念头即可瞬间创造世界,但世界本身是不断地得到上帝的能力的支持的,饶是如此,这个世界仍然有开端和结束,并非如上帝那样永恒存在。但上帝的创造也不是可以通过逻辑上的溯源而追寻到造物主的痕迹,实际上,上帝在虚空中创造了世界本身。

正如奥古斯丁在认识论那里所指出的,我们如何能体悟到真理?需要依靠信仰或者世间教会的辅助,天启仅降临于信仰真理或者真理的创造者上帝之人,因而可能奥古斯丁直觉的体悟到或者毋宁偏执的认为理性和逻辑的推演是无法体悟到上帝的存在的,一如普罗提诺所认为的那样逻辑的推演只能认识到有限的真理(当然也只有这样信仰才有极大的用武之地)。

他认为世界本身含有时间和空间,世界之外并不存在时空。世间的教会和奥古斯丁的“尘世之都”,都是有用的,它们以奥古斯丁在神学中对善恶的阐释有极大的关系。

无上的、全善的上帝是如何创造“恶”念呢?奥古斯丁的神学中,恶在美学的范畴、以及社会层面中都是有他积极的意义的,那是一种乐观主义的“恶”。美学中的恶,好似图画中的阴影,它的存在应该是彰显善的美和伟大。在社会的层面,恶是善的缺憾、是本性上对善的缺失,是一种不完满,它的存在是以恶制恶的必要性。确实,奥古斯丁在他的《上帝之城》这本书中不正是将国家、政府和制度定义为在人间约束恶(即以政府之恶约束人之恶)的“尘世之都”吗?《完》

[i]《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 著者 剃利

[ii]《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 著者 剃利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