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迹里的心迹,马克思鲁迅启功手稿国图呈现
毛泽东、鲁迅、陈独秀、郭沫若、老舍、闻一多、启功……这些活跃在近代史中的人物曾用怎样的文字写下文章?手稿这种具有手工直接性、即兴性、不可重复性等特点的珍贵遗存,体现着他们怎样的性格和写下这些文字时怎样的心绪和情怀?
澎湃新闻获悉,由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图之夏——寻踪仰迹·共沐理想之光”主题活动近日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与国家图书馆推出“崇高信仰”与“光昭九域”两个篇章的展览。
手稿常因为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意义而得到珍视,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理解手稿的意义和美丽,必须满怀敬畏的看待这些表面并不显眼的纸页,必须爱戴和尊敬那些手稿的主人,因为手稿所承载的正是他们主人的生命痕迹。”
展览“崇高信仰”篇通过书法工作者历时半载,在撰文与创作过程中,以寻访英雄事迹的亲身体验,去追慕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光昭九域”篇通过瞻仰马克思、毛泽东、鲁迅及爱国进步人士、文艺巨匠等名家的手迹墨稿,更深刻理解他们的情怀抱负。
“光昭九域”篇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在展览的“光昭九域”篇看到,展厅布置素净通透,展架上陈列的是名家手稿真迹或复制件,附有展牌介绍,墙上则悬挂着当代书法家书写的该名家的其他作品,以形成某种呼应并体现出追慕先贤和新的艺术诠释的意味。
展出现场
展览中马克思的一件《致燕妮》开始,该信是马克思与小女儿艾琳娜在曼彻斯特恩格斯家中做客时写给女儿燕妮的信。信中,马克思谈到了恩格斯当时正在撰写的著作《爱尔兰史》和弗·阿·朗格的工人问题。
马克思《致燕妮》
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常被引用。1957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泽东诗词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1933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惊梦》。5月11日,毛泽东回信,并作词一首为赠。1957年,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发表后,国家图书馆馆员冯宝琳先生立即设法找到了李淑一同志,从她手里征集到记有这首词的毛泽东亲笔信“这是国家图书馆第一次征集到毛泽东的手迹。该件手稿原藏于国家图书馆,现存于中央档案馆,此次展出的是复制件。
毛泽东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
《论持久战》封面
现场也展出一件“致叶恭绰的信和《沁园春·雪》”。由叶恭绰的夫人钟启明捐赠,原藏于国家图书馆,现存中央档案馆。此次展出的是复制件。此书为毛泽东致书画家、收藏家叶恭绰的回信,并为其题写《沁园春·雪》。
毛泽东《沁园春·雪》(复制品)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身亡,同年11月,清华大学成立“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由朱自清领衔,发动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同仁搜集、整理、抄写闻一多未刊遗稿,后出版。展览现场中展出一件朱自清手书的序言,其中多处修改,也提及闻一多“终于要研究起唯物史观,要在这个基础上建筑起中国文学史”。
朱自清手书
朱自清的一件《论自己》手稿
当代书家写作的闻一多《祈祷》书法作品
鲁迅是被最多人追慕的思想家、文学家,虽然萧红的传记中曾记述到她有一次买油条,发现包油条的纸竟然是鲁迅所翻译的班台莱夫的童话《表》的手书原稿纸,这让萧红萧军都非常生气,反而是鲁迅表现得很豁达,他在写给萧军的信中说:“我的原稿的境遇,许知道了似乎有点悲哀;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些用处。我自己是在擦桌子的,因为我用的是中国纸,比洋纸能吸水。”
人们对鲁迅的印象普遍是严肃、尖锐、刻板,他的杂文更是被喻为匕首。同他的文章相比,鲁迅的字要圆润得多,但是每个字的落笔也毫不软滑,仔细着每一笔、一个一个很好地嵌在纸张画好的小格子里。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手稿
鲁迅《藤野先生》
以书法而闻名的沈尹默出现在很多现当代名人手迹中则显得格外突出了。他在笔法、笔势、笔意等书学理论上同样有精深的造诣,写出了不少书论著作,沈尹默的楷书汲取了诸体的精华,形成了自己书法的一派风格:结体方方正正,结构非常严谨,取文雅清趣,端正之间相当悦目。现场展出一册沈尹默的《念远词》。
沈尹默《念远词》
现代文学家们的手稿也“现身”本次展览中,老舍以大量相关文史资料及实地调查为基础,于1950年创作了话剧《龙须沟》,描写北京龙须沟居民解放前后生活的变化。
老舍手书
郁达夫手书:致陈碧岑、郁曼陀的信函诗稿
丰子恺漫画
丰子恺漫画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发布会中,第七届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也介绍了展览现场展陈的几件手稿——启功的《唐写小说残本》、《唐太宗入冥记》,还有一件启功的老师、陈垣的手稿《通鉴胡注表微》。
启功手书
启功出身满清皇族,是雍正的第九世孙,可是他一点也没受到皇恩的泽润。在他1岁时,父亲过世,由母亲和姑姑拉扯大。在母亲的安排下,他与章宝琛结为夫妻,相伴43载。妻子是启功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两人相依40年,从无争吵。他还写了很多悼亡诗,向她述说在世的时候没机会表达的心里话。这是启先生为悼念爱妻所写的《痛心篇》。“结婚四十年,从来无吵闹。白头老夫妻,相爱如年少。”“相依四十年,半贫半多病。虽然两个人,只有一条命。”
启功手书
陈垣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陈垣的《通鉴胡注表微》是一部将史料考据、史论和中国传统史学微言大义之精神结合得非常出色的一部史学著述,被誉为陈垣所有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陈垣将该书称做其学识的记里碑。宋元之际,当时的著名史学家胡三省曾对《资治通鉴》作过一系列校勘考证,在其中融进了自己因国破民衰而产生的诸多悲情。而日本侵华时期身处沦陷区的陈垣对此感同身受,于是撰写了《通鉴胡注表微》一书,通过对胡三省的通鉴注疏进行辩误和考证,来辨识胡三省当年的观点和思想境界,并借此发微,阐述陈垣先生自己对史学研究的独特认识和见解。
陈垣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