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特“幼稚”的文章,全文仅3个字,读起来却令人感动不已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名字,在中国近代文坛是永不能回避的。就连伟人都曾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不过众所周知,鲁迅的题材大多是选择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最深的特色是极具批判性。作品是人们对作家的第一印象,出于这些作品,在人们印象中的鲁迅就成了一个很严肃的人。
或许不苟言笑,或许带着沉闷,或许伟大中带着些悲凉。但这只是人们通过作品以及照片,心里所认为的鲁迅,实际上鲁迅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在许广平眼中尤是如此,除去光辉的形象,他只是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丈夫、父亲。1923年,许广平二年级时读到鲁迅讲授的《中国小说史略》,便产生了爱慕之心。
两年后为解除时代的苦闷,她主动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这是两人交往的开端。虽然相差十八岁,他们却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走到一起是自然而然的事。同年十月,许广平以平林为笔名,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上坦然示爱。她的勇敢、倔强,不畏世俗言论,深深的打动了鲁迅。
1925年10月20日晚上,鲁迅与许广平确认恋爱关系,1927年10月30日开始在上海同居。许广平为鲁迅付出了不少,她与他的相恋,注定没法得到正式身份。为不使得原配朱安在离婚后,过上不幸的生活,鲁迅是不会与她结婚的。当然,这对于有共同思想的两人来说只是小事,而不生孩子其实也是两人共同思想的一部分。
一个是顾忌着朱安,一个是国家正处在内忧外患中,鲁迅没有多余的精力来抚养一个幼子。在周海婴的回忆录《鲁迅与我七十年》中曾写过,他是父母避孕失败的产物,确实如此。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孩子,鲁迅与许广平还商量了一番,最终认为既来之则安之。不料在孩子即将出生的时候,高龄产妇的许广平,一度出现难产的迹象。
医生只好征求鲁迅留大人还是留孩子,鲁迅没有什么犹豫的回答了留孩子,好在最后母子平安。虽然孩子出生前,鲁迅表现得并不是很在意,可在孩子出生后他也对新生命倾注了异乎寻常的爱。海婴,便是上海出生的婴儿这一意思,随后鲁迅又表示孩子长大不喜欢这名字也可以改掉。
他对孩子完全是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自由地成长,成为一个“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人。从这点可见,放现在先生也能说是很懂如何教育孩子、爱孩子,尊敬孩子是爱的最好方式。生活中更是处处可见怜子温情,就好比说他笔下写过的最幼稚的文字,仅有三个字却令人感动。
当年鲁迅从前与许广平相恋时,得了一个小白象的小名,便以此对照为儿子取了小红象的小名。哄孩子高兴的时候,便时常以小名自作小调:小红,小象,小红象,小象,红红,小象红;小象,小红,小红象,小红,小象,小红红。全篇以三个字重复,却饱含满满的爱与深情,此时的鲁迅仅仅是周海婴的父亲而已。
其实说来鲁迅与周海婴的相处只有八年,但这八年,他将能给的爱都给了儿子。只要有朋友来,必定要将孩子抱出来给人看,就好像在展示一生最得意的作品。周海婴幼年多病,咳嗽若不是太严重,他必定要亲自照料。他不喜欢留声机的声响,但周海婴六岁时见了留声机,十分想要得到一个。
惴惴不安的对母亲提出要求,许广平又询问鲁迅,没想到鲁迅很痛快的答应了。只是要求不准在他工作时放,只能吃完饭后放一阵,令周海婴心满意足。有父亲的宠爱,八岁之前的周海婴,是一个十分调皮捣蛋的孩子。至少与人们想象中鲁迅的儿子有些不一样,遗憾的是这样的日子没能持续多久,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
那一年周海婴才八岁,鲁迅遗嘱中对儿子的期待是: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后来按照父亲遗愿,周海婴继续着自己的爱好,走上了严谨的科研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