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水庆:一支画笔写河山
山水画家赵水庆,1971年生于山东菏泽,先后毕业于菏泽师专、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曾就读于北京画院王文芳艺术工作室、中国国家画院龙瑞艺术工作室。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画家、牡丹区文化馆专职画家、菏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北太行美术馆副馆长、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太行山分会副主席、民革党员。
十几年前,记者在一次书画活动中结识了赵水庆先生,从此慢慢开始了解他的山水画作品,观察这位踏实低调的砚田求索者。
赵水庆的山水画,注重汲取古今名人之技法,重视心灵之感受,重视丘壑之内营。数年临习古今名人佳作,手摹心追,锤炼自己的笔性墨情。笔绘江河,体悟自然,挥毫染翰,探索笔墨之奥妙……仔细品读其作,足见笔墨之灵动和厚重,意韵之生动与悠远,蘸笔入纸,笔笔生花,笔中见墨,墨中有色,别开绘画艺术之境界。规矩方圆,浅深离合,丝毫不乱。
有言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大千世界,赵水庆洗却铅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于烦嚣尘世之中,固守着心灵深处那片圣洁的精神家园,坚守着他的执着,将其书画艺术悄悄渗入自己的生活。
“百年障眼书千卷,四海资身笔一枝。”赵水庆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书画,床上摞着书画,地上散落的也是书画,墙上挂着的还是正在创作中的书画。人陷书画堆中,笔下驰骋古今,纵横千里,风情万种。其蜗居始终洋溢着丹青意趣、翰墨清香。
为了画好山水画,赵水庆曾涉足过无数名山大川,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罕有人比。师承上多次问道京华,交游当代画坛翘楚。他勤奋多思,不断开拓眼界,锤炼笔墨,且学有所成。
赵水庆的作品不求猎奇,也不囿于固定的模式,每每墨随心动,境由笔生,以自己独特的技法,让宣纸承载着苍润厚重、沉酣苍劲、幽深壮阔的美妙意境,让观者感受到现实与心中之景相结合的山水性情,主观的情感性灵与客观的景物意境互相感应、交融,使其作品景真情切。特别看到他的太行山写生,古桥流水,群峰耸立,气象万千。或云起如幻,或绝壁千仞,或飞泉瀑吼,或有烟火气息扑面而来的崖上人家。
赵水庆的作品,还多用积墨法,渲染出大壑大丘的雄浑苍润,突出大山的雄伟壮阔;运用皴擦点染的变化,寻找与自然节奏的契合点;运用灵动的笔法,酣畅的墨色,映衬以略施淡彩的桃花,相得益彰。他的山水苍古淳雅的唯美画面,透射出的是中国传统的“山水质有而趣灵”的山水精神。
在艺术的大道上,赵水庆也曾陷入艺术的困境中。他苦苦思索,山水画的画路何在?精神趋向何在……那时的赵水庆看着自己笔下的山水画,茫然失措,就像深入了这山山水水,“云深不知处”。
于是,赵水庆进入北京画院中国画高级创作班“王文芳工作室”深造,后又受教于王明明、杨延文、龙瑞等先生。在学习中,赵水庆豁然开朗,对自己的艺术风格有了明确的定位。
赵水庆说,我喜欢山水画,喜欢山水画的气势磅礴、雄浑,深邃之意境,于是努力寻找恰当的艺术语言将自然山川化为胸中丘壑。赵水庆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大自然的凝重让他学会了独立与自强,田野的旷远让他体会到辽阔与淡泊。“徜徉在山水之间,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活力和张力……”书画已成为赵水庆生命中最珍贵的选择。
生活中的赵水庆待人诚恳,踏实厚行,活泼率真。他的画作,静观使人心情愉悦,没有烦躁之气,皆因他的绘画语言融合了众家之长,对传统的继承和创造性延展到人文理念,将传统的审美元素融于其中,让人耳目一新。既非单一的取法某家师古不化,亦非粕杂地东拼西凑以示丰盈,他是在古今涉猎之后的取舍,是在自己风格追求中的博观。
画画是一门技艺性很强的行当。要创作出有艺术价值的作品,面对白纸,放笔直取,笔笔生发,由一画至万画最终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但最重要的还是“修心”,淡薄一些东西,舍去一些东西,甘于案头的寂寞,才能产生优秀的作品,才能创造出不同于古人和今人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如今,赵水庆已经有七八幅作品入选中国美展。面对成绩,他依然十分低调,不骄不躁。
赵水庆说:“我会继续在宣纸上独行,在砚田间耕耘,为所痴情的山水上下求索,路已选定,便无尽头……”这是他对绘画的一份执着,也是对自己人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