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拳”王锡庆学武,为何他师傅看了他六年,不教他也不说话
王锡庆14岁的时候,看到病入膏肓的父亲王保荣,在病床上大喊数声“我无能呵”,然后吐血而死。
父亲临终那痛苦自责的模样深深刺痛了王锡庆,让他立下了要成为武术高手,以保家人平安的志向。
说到父亲王保荣,王锡庆就忍不住泪流不止。
(网络配图)
王锡庆出生于光绪15年(1889年)。当时的清王朝正饱受战火荼毒,内忧外患让国家动荡难安。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最底层的老百姓,如同被人宰割的羔羊一般,不仅要受到官员和地方豪强的盘剥,而且还受到盗匪的肆意抢掠。
哪怕是同族,也会互相欺压。王锡庆的祖父王明泰和父亲王保荣都是天生胆小懦弱的人,因此他们家经常受到族人的欺负。不光家里的牲口经常丢失,就连仅有的田地也常被族人侵占。面对族人明目张胆地欺负,王保荣却一直敢怒不敢言,这样一来,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在长期的压迫下也就更加艰难。
王保荣本来想带着妻儿远走他乡,以躲避族人的压迫,但因气郁成疾,一病不起,最后竟气得吐血而亡。
王锡庆目睹了父亲悲惨的命运,认识到“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的残酷现实,因此他决定通过习武自强,成为一名武术高手,以强大的力量保护家人再不受人欺负。
王锡庆住在盐山后王庄,他听说八极拳高手杜凤元在隔壁村开馆授徒,就跑去想要拜杜凤元为师,学习八极拳,但却被杜凤元拒之门外。
为了能拜师学艺,王锡庆又四处托关系找人。经过多方打听,得知村里的王宝泰与杜凤元关系亲厚,于是他又找到王宝泰,希望王宝泰能帮他想办法。
王宝泰是个热心人,再加上他也同情王锡庆的遭遇,所以他就应承了来。没过两天,王宝泰备下酒菜,邀请杜凤元到家里做客。杜凤元欣然而来,两人推杯换盏,喝得十分开怀。就在酒酣耳热的时候,王宝泰突然叫出王锡庆来,也不和杜凤元商量,就让王锡庆跪地磕头,拜杜凤元为师。
杜凤元碍于脸面,就这样糊里糊涂收下了王锡庆这个徒弟。
不过,杜凤元对王锡庆一直没有好脸色。好在王锡庆深知自己能到武馆学武,已经是十分难得,所以他在武馆里非常勤勉。每天一大早,就把武馆内外洒扫得一尘不染。
杜凤元并不因为王锡庆勤快,就改变了态度。在很长时间里,杜凤元都不教他习武,他也从不抱怨。每次看杜凤元教师兄们习武时,他就在旁边默记招式,然后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勤加练习。如此一眨眼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里,尽管杜凤元视他为无物,但他边看边学,从未偷过懒。
这天深夜,王锡庆演练完白天他默记的招式后,刚打开门,就发现杜凤元站在门外。这让他十分惊喜,于是马上把杜凤元迎进房中,希望杜凤元能纠正他招式上的错误,结果杜凤元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接着练吧。师父开了口,王锡庆赶紧苦练。
杜凤元每天晚上都去看王锡庆练功,从不多说一句话。这样一看,居然又看了三年。
熬过了漫长的六年后,杜凤元这才开始教授王锡庆武艺。杜凤元在传授武功的时候,十分严格。他先从拳理和古诀说起,然后再讲到拳法、打法和变化等。
此时的杜凤元,已到了风烛残年的光景。他没想到自己晚年还能得到像王锡庆这样的好徒弟,因此十分高兴。为了把毕生绝学都教给王锡庆,他经常没日没夜地指点王锡庆练功。
(网络配图)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杜凤元不早点教王锡庆练功呢?
这还得说到杜凤元的师父李大忠了。
李大忠是名震京师的的拳师,他枪拳皆精,还将六合大枪与八极拳进行了融合,让八极拳的威力更加巨大,也让八极拳在北方一带成为了人人想学的技术流派。
李大忠在世的时候,由于武艺高强,曾被直隶南皮状元府张之万聘为武师。后来,张之万又聘一武师。这样一来,就引得两位武师,不得不靠比武定胜负。尽管李大忠赢得了胜利,但李大忠却对张之万的行为十分不满,因此不顾张之万挽留,告别而去。虽然到去世的时候,事情已经过去了多年,但李大忠仍耿耿于怀,并交代徒弟们,在教授徒弟的时候,一定要睁大眼睛。意思是要他们择人而教,不要良莠不分。
正是有了李大忠的嘱咐,杜凤元才花了六年时间“睁大眼睛看”。
杜凤元对王锡庆的家庭情况十分了解,可以说是看着他长大的。但是杜凤元拿捏不准王锡庆的人品,因此就一直默默观察。他先是在窗外窥视了三年,又花了三年时间看王锡庆勤学苦练,最终才确定王锡庆正是他要找的传人。
杜凤元很满意王锡庆,他曾对人说:“锡庆能吃苦,人又努力,心术也正,是块学武的好材料。”正是这个原因,杜凤元视王锡庆为八极拳传人,将一生绝学倾囊相授。
为了让王锡庆成为八极拳上有所建树。杜凤元教得十分认真,且要求很高,比如八极拳中的小架,一套下来有二十几个架势。光是练这二十几个架势,杜凤元就连打带比划,教了很长时间。而王锡庆为了能练到精熟,硬是练了七年之久,杜凤元才稍觉满意,转而才让他练多达四十五式的大架。
此后,杜凤元又教王锡庆“六大开”(顶、抱、掸、提、胯、缠)和刀枪棍棒等技艺。如此跟杜凤元学了十数年,王锡庆终于艺成。
杜凤元很是得意有王锡庆这个徒弟,所以不管参加什么活动,他都让王锡庆相随。有一次,杜凤元带王锡庆赴宴。当时主人家得知王锡庆武功高强,于是希望杜凤元能让王锡庆表演一套拳术。徒弟露脸,师父自然很有面子,所以杜凤元便让王锡庆试着现个丑。
王锡庆对主人说,屋内陈设太华丽,万一打拳的时候,造成了砖损物坏怎么办?主人连声表示,不要紧,你只管打,坏多少,我就换多少。
有了这句话,王锡庆这才放开了手脚。结果一套拳打完,地砖坏了六块。重新换上后,王锡庆又打了一套拳,结果这次又坏了九块。主人看得十分高兴,连声说,此乃神拳也。于是从那以后,王锡庆就有了“神拳”的美名。
(网络配图)
有意思的是,王锡庆当时还有个叫“饿死驴”的名号,比“神拳”这个名号要响亮得多。
原来,王锡庆嗜武成痴,天天都在钻研武艺。练起功来,常常不分白天黑夜。结果,他只顾得练功,却把家里的事给耽误了。毕竟他是个农民,要靠种庄稼过活。可是他倒好,啥也不操心,光顾得练功,因此他的田里经常耕种不及时,庄稼又疏于打理。所以别人大丰收的时候,他的田地里却可怜巴巴的,什么也没有。
没有粮食,王锡庆还能去借。他养着一头驴,由于他总忘记给驴备草料,那驴却被活活饿死了。在庄户人家心里,牲畜的地位是很重的,何况是一头能拉车驮货的驴。因此乡人对王锡庆很是瞧不起,还编了一首“王锡庆,练把式,荒了地,饿死驴”的歌谣唱着玩。结果这首歌谣很快就在沧州一带传唱开了,而他也因此得到了“饿死驴”的外号。
尽管王锡庆在武林界崭露头角,有“神拳”的美名。那些慕名想要和他比武的人,若是找乡人打听他的住所,问“神拳”在哪里,可能对方一无所知,但是要问“饿死驴”,那一准儿知道。
尽管不断有人来找王锡庆比武,但王锡庆凭着高超的武艺,却从未有过败绩。有一天,有个姓贾的武林好手,慕名来找王锡庆切磋武艺。当他看到身形瘦小的王锡庆时,认为这肯定不是个练武之人,竟不屑于和王锡庆切磋武功。
王锡庆一直很喜欢与人比武,因为通过比武,既能了解其他门派的武功,还能让自己在实战中获得更多经验。所以他就拿话刺激贾姓高手说:“不要以为自己是什么高手,你想赢我也不容易。”
这话让贾姓高手听得十分恼怒,便一剑向王锡庆的胸口刺去。王锡庆拿大刀在胸口一挡,顺势顺着贾姓高手的手腕往上挑,迫使贾姓高手来不及变招,只能眼睁睁看大刀迎面砍来。
王锡庆将刀停在贾姓高手的头顶问:“你可还有性命?”
贾姓高手这才知道王锡庆所言并非吹牛,于是他将手中的剑掷在地上,诚恳地向王锡庆承认他输了。从那以后,贾姓高手经常找王锡庆讨论武艺,两人不打不相识,竟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王锡庆六十岁的时候,听闻北京城里要举行大型的比武大会,他知道比武大会上一定高手云集,所以喜欢比武的他赶紧在家里苦练数月,这才欣欣然去看比武大会。
比武大会云集了南北高手,他们不论是拳剑刀枪,都很精通,让坐在看台上的王锡庆大饱眼福,等比赛结束后,王锡庆在朋友的介绍下,和那些武林高手们谈武论艺,好生快活。
当时,有个叫张顺的武林好手与王锡庆最为要好,二人常在一处讨论武学。有一天,张顺带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三人一起讨论武艺。老人在王锡庆面前夸夸其谈,说武器一定要有标准长度。这个观点王锡庆不同意,他认为武器应该根据人的先天条件定制。二人为此争论不休。
王锡庆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突然站起来,举起双手劈脸给了老人两个耳光。老人本来要挡,结果迟了一步。挨了两个耳光后,老人竟没有羞恼之色,反而捂着脸回到了桌旁。后来老人在回去的路上还和张顺夸赞王锡庆的掌力好,以后有机会还要再来和他讨教武艺。
武艺高强的王锡庆还很有侠义心肠,他除了常与人比武外,还喜欢打抱不平,因此他在武林界的名声极好。
解放后,王锡庆听说贺龙元帅武功高,居然托人给贺龙写了一封挑战信,想要与贺龙一战高低。贺龙收到信后,还专门让秘书登门拜访王锡庆,希望王锡庆将一身武艺传授给后人,让中华武术得到传承。
1962年,73岁的王锡庆离开了人世。不过他的几个儿子都得了他的真传,并从事着教授武艺相关的工作,他的武艺算是传承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