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明代诗人到采石矶凭吊李白,感慨万千写下一诗,28字壮怀激烈

2021-11-05

李白活着浪漫,死后的传说也浪漫,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官方的说法,李白是从军不成,“病死当涂”。

但对于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谪仙人”来说,这样的死法似乎太过淡薄无趣了。

老百姓习惯了李太白的飘然欲仙,读多了他诗文中透出的天界才情。不甘心让李太白就这样死去。

于是有了采石矶畔的传说。

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地处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是牛渚山突出长江的一部分。本来,那也只是长江万里流程中无数拐点之一,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风云际会,如今的采石矶,与李太白有了千丝万缕的勾连。

民间传说,采石矶才是李太白的死地。

那日李白醉酒,行舟江上。正是风平浪静,微风习习,江面如镜,明月倒影于其上。

爱这轮明月爱了一辈子的李白,朦胧间看到似乎触手可及的明月,亦没有多做思考,顺手就抓了一把过去。

前倾的力量抑制不住,醉酒的李白就这样翻舟入水,坠江而死。

历史上的李白,也确实来过这附近,因此才有这捕风捉影的传说故事。至今,采石矶江边,还有太白楼、捉月亭、李白墓、谪仙楼等等遗迹。

当地的人们,称呼李白为太白先生;在他们中间,太白醉酒的故事世代流传。

传说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堂堂李白沉沦江底,又怎么会是百姓想要看到的结局?

翻起的浪花归于沉寂,平静的江水之下孕育着新的波涛。

突然,如镜子一般的江面被打破,一条长鲸冲出水面,在江上掀起巨大的浪。

人们分明看见,那长鲸上面坐着一个人,他一身道袍,留着长须,跟随巨鲸向天边而去。

人们说,李白去捉真的月亮了;

人们说,太白在人间待够了,天上的亲人思念他,这才派长鲸来接;

人们说如此轰烈而浪漫,这才配得上谪仙人李白。

采石矶于是成为胜地。

后代的文人,虽然学不成李白,但也都想沾李白一点才气,让自己成名。

好一点的,来江边墓前,凭吊一番便离去;

遇到有不知好歹的,就要拿自己狗屁不通的文字作品玷污诗仙了。

此后几百年,李白墓前尽是凭吊者之字迹,绝大多数平庸无比,拙劣粗糙。

到明朝末年,大诗人梅之焕来到了采石矶凭吊李白。

这时候,就连李白的墓碑上也已经充满了历代读书人的字迹。题诗题字在别人的墓碑上本来就是大不敬;更何况用如此拙劣的语言玷污诗仙,更是罪加一等。

梅之焕此情此景,怒从中来,挥笔在旁边题下一首短诗。

诗的全文如下: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有一说一,从文学水平上来看,梅之焕这首诗恐怕也胜不过前人多少。但因为情感激烈喷薄而出,组织语言不及倒也可以理解。

采石江边,一抔黄土;李白之名,昭昭千古。

来往行人随意留诗,实在是鲁班门前弄大斧。

下面还有两首诗,是唐宋诗人凭吊李白墓的作品,与这首诗可以说各有千秋,可以互相参阅。

经李白墓

项斯 〔唐代〕

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葬阙官家礼,诗残乐府篇。

游魂应到蜀,小碣岂旌贤。身没犹何罪,遗坟野火燃。

采石李白墓

晁补之 〔宋代〕

客星一点太微傍,谈笑青蝇玉失光。

载酒五湖狂到死,只今天地不能藏。

借着梅之焕这首诗,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对待李白、杜甫这等诗坛巨匠,大概会有以下这么几种情况。

或者单纯想蹭热度,将自己写的诗题在墓碑上,与伟大诗人绑定起来。

或者真心想要向李杜学习,恭恭敬敬呈上自己的诗作。

或者凭吊有感,写诗抒发自己的感怀与情愫。

再或者,真心想学,却不知从何学起。

对欺世盗名之辈,自然没什么好劝的。但那些真心想要学习李杜文章的人,我以为还是要从实处下手。

多读他们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同版本都读;了解他们的生平轨迹,揣摩他们一生的心境。

尤其是学习李白,我认为更要从学“人格”做起。没有李白那种极致的盛唐人格、魏晋风骨,是写不出洋洋洒洒、浩瀚浪漫之诗篇的。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