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新书推介|颜彦:《明清叙事文学插图的图像学研究》

2021-11-09

《明清叙事文学插图的图像学研究》,颜彦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年9月版。

>>>

内容简介

该书以明清叙事文学插图为研究对象,主要以小说和戏曲刊本插图为主体,从图像认知、图像结构、图像叙事、图像风格、图像传播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明清叙事文学插图在文献、文学、文化等多方面的属性、特征、规律及社会影响。一方面将插图与传统绘画等视觉资料相关联,考察插图在参与建构特定历史时期视觉文化格局中的图式特征和图像效应,另一方面将插图置于动态的生产传播链条中,考察其作为“物”的形态所牵连的各种社会历史关系。

全书各章节之间致力于以下四个方面的深入研究及其间的相互沟通。

一、视觉修辞的发展和成熟

明清时期已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小说戏曲插图是以一种集大成式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这个时期的插图在表意、叙事、传情、表征等诸多方面均具有典范意义。图像在视觉修辞的整体策略和具体形式上是怎样对图式结构进行把控的、如何择定叙事视角的、又是如何运用点线程式以及呈现画面风格的,总结这其中的共性和普遍规律,会发现图像在其话语体系内展示出来的是秩序规范的确立和观念框架的逐步完善。

二、文本图像再现的形式和意义

图像对文本的自洽性阐释,即插图在实现文本故事再现的同时又要在视觉表征的框架内实现图像符号的意旨。图像的文学性解读促使图像修辞具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层次以及更为立体而复杂的关联性框架体系,其图像品格和意义的实现有了特定内容的旨归,诸如图像内容与文本内容的接榫或错位、图像对文本主题的提炼和传承、人物形象在图像叙事中的身体表征、图像对公私空间的呈现及其隐喻意义,这些裹挟着文本视域和图像视域相互融合的重要命题藉由绘图者这一中介被重新审视和评判。

三、社会历史风貌的映射和还原

插图作为历史的“痕迹”可以将其存在的社会历史语境传达给我们,因此是考察特定时期社会历史风貌的重要实物文献资料。

首先,通过物质实体的描绘还原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如在人类活动的身体塑形上对江南地域采莲活动的描绘,在诗文书画创作等视觉活动中对男性、女性书斋空间的展示,既是对现实生活戏仿式的表现,也是明清时期人们对自我生活审视和观照的视觉化呈现。

其次,商品化运作下图像的生产和传播构成了人类知识、思想的交流和共享,表现出图像经由印刷技术在商品化趋势中获得的社会集体效应,比如说福建刻本对暴力题材图像的热衷表征着普罗大众对于暴力事件潜在的猎奇心理和观看欲望,刊本插图与其他视觉载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共同分享相同典故主题,说明了文化艺术领域话语权的掌控者在有意识的向精英群体和普罗大众传达着传统文化信息。这些议题充分证明了图像素材在参与民众知识结构体系形成和建构的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四、视觉文化格局的建构

在印刷领域中,小说戏曲插图与其他文体刊本如诗词、笔记、方志、图谱等之间的关系说明了视觉表征的共性特征和普通意义,以及由名笔名工参与或合作诞生的刊本插图在地域和刊本流动中对图像经验的分享和渗透。

其次,作为绘画艺术,刊本插图与传统绘画之间的视觉实践互动,不仅提升和抬高了插图整体质量,催生了经典图像文本,而且来自雅俗两种领域的视觉媒介在碰撞中促成了视觉文化领域的重要转变。

再者,从动态传播角度来看,一部插图的问世关涉到书籍出版者、绘刻者、阅读者等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各类群体,联结着图像的生产、消费、鉴赏、收藏等一系列行为和事件。插图指涉视觉领域中作品之外的广阔空间,从而关涉不同视觉空间场域及其交织而成的社会关系。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插图研究》

>>>

目 录

绪 论 视觉时代背景下古籍插图的再认识

第一章 明清叙事文学插图的图像认知

第一节 图像谱系的建立

第二节 图文对应与图像重建

——图像主题与文本主题的关系

第三节 图史对应与图像实录

——典故主题图像

第二章 明清叙事文学插图的图像结构诠释

第一节 点线的力量与精神

第二节 图像空间建构的艺术原则

第三节 建本小说上图下文式图像结构及其历史表征

第三章 明清叙事文学插图的图像叙事

第一节 身体叙事及其视觉表征

第二节 去叙事与图像重构

第三节 公私领域及图像隐喻

第四章 明清叙事文学插图的图像风格诠释

第一节 风格解析的审美立场

第二节 形式的生成与图像印象

第三节 范式的生成与图像互文

第五章 明清叙事文学插图的图像传播

第一节 观看的冲动: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第二节《大观园图》联结的图像经验及清代视觉文化

结语 视觉文化格局中的叙事文学插图研究

附录:图版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古代文学插图研究的前沿性成果

——《明清叙事文学插图的图像学研究》序

段江丽

看到颜彦的新著《明清叙事文学插图的图像学研究》书稿,我倍感兴奋和欣慰!

我与颜彦结缘于她大三准备撰写本科毕业论文之时。她北京语言大学本科毕业之后以优异成绩考取本校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后又以“盲考”的方式无缝接轨,顺利拜在北京师范大学郭英德教授门下攻读博士学位。

北京语言大学

所谓“盲考”,是说她考前考后几乎未与郭先生联系。考试成绩出来之后,英语过关,两门专业课均为80多分。她沮丧地告诉我,“专业课都没有及格,没有希望了”。

就在为是找工作还是全心全意复习来年再考而纠结时,她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老师的电话,告知“拟录取”,问她是否决定上。这个消息带给她的,与其说是惊喜毋宁说是错愕!原来,两门专业课的分值均为100分,而不是她以为的150分!

确定录取后不久,我与郭先生同时参加北大中文系一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说及此事,郭先生打趣说:“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傻姑娘!”

作为颜彦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的指导老师,我很荣幸地见证了她走上学术之路的初心以及迅速成长的过程!

颜彦的本科论文《论〈老残游记〉的叙事艺术》(2005)和硕士论文《〈三国演义〉嘉靖本与毛评本比较研究——以人物形象为中心》(2008)均得到评审老师和答辩老师的一致肯定,被评为“优秀”论文。

《老残游记》第一回插图

在她欢天喜地准备开始读博生涯时,我跟她提及,北京大学刘勇强教授有位硕士生毕业论文做的“《西游记》插图研究”,做得很好。颜彦当即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我们都认为,古代小说插图是一个有意义的、值得进一步拓展的课题。

后来,她在导师郭先生的指导之下,选择以“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插图研究”为博士论文题目。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她交上了优秀的答卷,顺利通过答辩取得博士学位,并以博士论文为基础合理延伸研究范围,先后获取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小说插图研究”及2012年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明清叙事文学插图的图像学研究”。

前者的结项成果以《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插图研究》为题已于201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后者亦于2018年以“良好”的成绩结项,本书稿即是在参考成果鉴定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修订之后的项目成果。

除了这两部颇为厚重的专著,颜彦在博士后期间还完成了“国家图书馆藏元刻善本书志”项目的研究,出站后留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工作,又结合本职工作,于2020年再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谛藏图谱文献整理和研究”。以她扎实的专业基础、锐敏的学术悟性以及勤奋认真的治学态度,相信一定会圆满完成研究计划,为学术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西谛藏书善本图录》

从2005年本科毕业至今,转眼十六年,颜彦从一个向往学术的花季女孩,成长为术有专攻、成果颇为可观的年轻学者,我在为她骄傲、为她祝贺的同时,也真切体会到了看到种子发芽并茁壮成长的喜悦与感动!这份喜悦与感动,属于教师职业的专属“福利”!

回到明清叙事文学插图的话题。20世纪初,鲁迅、郑振铎、阿英等学者开始认识到古代文学作品中插图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着手插图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初步的研究。

至1980年代,学者们在充分整理插图文献资料的前提下,主要从插图的分期、刊刻系统、地域特色、刊刻技术等方面,对古代插图史做了爬梳和概述;

1980年代开始,随着国内古代文学相关理论建构的逐步成熟以及国外文学文化理论的引入,对古籍插图研究的视域逐渐扩大,从几个比较单一的问题发展为多向度的探讨,研究方法也从文献整理分析为主发展为多学科方法的交叉运用;

1990年代以降,结合中国古代传统文学文化观念并借用西方相关理论对插图的思想内涵与美学意义进行深入的、有新意的分析,更是成了学术热点之一。

正是在此种学术背景之下,颜彦满怀热情地踏入了古代小说插图研究这一方兴未艾的学术领域。

四大名著

颜彦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插图研究》一书中,在充分了解并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针对存在的不足,梳理了明清小说插图的发展脉络,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种“插图的阅读方式”,即图文对照阅读、插图本之间联结阅读、小说插图与其他艺术形式图像的比较阅读,以此作为理论框架,选取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典范文本,梳理了这几部小说插图的源流;再立足于图文关系,从图像结构、图像主题、图像叙事、图像风格等几个方面,揭示了每一部名著的插图所蕴含的独有的艺术特征和文学表现力;同时注意将古代小说插图与传统绘画之间进行比较,尝试在古代文化观念、审美思维、艺术追求等文化语境中,阐发小说插图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这一研究成果为古代小说插图甚至古代文学插图研究提供了极具参考意义的范式。可是颜彦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提出了完整勾勒插图发展史以及建构其自身理论话语体系的学术目标。

正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之下,她经过数年的潜心钻研,又完成了《明清叙事文学插图的图像学研究》一书,将古代文学插图研究又切实推进了一大步。

在这部新的书稿中,颜彦将研究对象从古代四大名著扩展为以小说和戏曲为代表的明清叙事文学作品,充分借鉴现代图像学理论与方法,在视觉文化的整体格局之下,一方面通过有序的关联和编码重新认识图像的结构特性和功能价值,并通过分析和整合图像素材发现隐含其中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另一方面,努力跳出固有的模式和话语,在新的文化框架和机制中发现那些被遮蔽的富有生命力和挑战性的因素,阐释其丰富的内涵。

程甲本《红楼梦》插图

在具体论述中,颜彦围绕图像认知、图像结构、图像叙事、图像风格、图像传播等五个问题,总结了明清时期插图在表意、叙事、传情、表征等诸多方面的特性、规律及范式意义;分析了插图再现文本故事与实现视觉符号独特意旨的双重意义;考察了插图对社会历史风貌的影射和还原作用;并着眼于小说戏曲插图与其他文体刊本之间的比较、刊本插图与传统绘画之间的互动以及图像生产、消费、鉴赏、收藏等传播链条上各个环节的独特意义,尝试从整体上把握、建构视觉文化的格局。

颜彦不仅在这几个问题上都有纵深的挖掘,而且尽可能照顾到了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结与互动,从而丰富了论述的层次。

正如颜彦在本书稿“结语”中所指出的:“就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阐释和建构而言,图像学研究无疑打开了一扇大门,因为它对于意义的分析和解读始终依凭着文学、文化、历史、社会、视觉等多元体裁和媒介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换言之,即对叙事文学插图进行图像学阐释时,很多时候都将其与其他某个或多个领域的知识和观念进行互文性联系和判断。”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其宏阔的视野以及理论的自觉无疑极大地提升了图像研究的学术品格,同时也为叙事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新说西游记图像》

毫无疑问,正是西方图像学理论的兴起和译介为1980年代以来国内古代文学插图研究进入新阶段提供了契机和直接的理论资源。颜彦在雄心勃勃地尝试着“建构古典文学插图理论体系”的时候,也理所当然地借鉴了大量西方的图像学以及叙事学、艺术学、符号学、认知学等相关理论,从而使得她的研究往往能够透过具象进入抽象的逻辑思辨层次、得出富有理论概括性的结论。

难能可贵的是,颜彦在借鉴西方理论时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高度警觉性,比如说,她在借用西方图像学理论时特别强调西方图像学与中国传统古典文学插图在研究对象本质上的差别。

从海德格尔的“世界图像时代”到W.J.T米歇尔的“图像转向”,再到尼古拉斯·米尔佐夫的“视觉文化时代”,都是针对媒体、网络、影视等流行文化中的现代图像意义而生长出来的理论,中国古典文学图像针对的则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传承不变的静态图像,即使经历了木刻、石印、铅印、铜印等技术更新,刊本插图的静态文本属性以及古典审美风格并未改变,源自西方的现代图像学与中国传统插图在图像诞生的技术方式、存在的媒介方式、阅读的感知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周曰校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插图

颜彦对此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因此,既看到了西方现代图像与中国传统插图作为视觉图像组成部分的共通性,更看到了二者的巨大差异性,从而强调中国古典文学插图的研究应该以静态文本属性为核心,从图文关系的角度去建构和阐释独具民族特色的图像理论。这一思路和方法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在自觉远离观念先行、生搬硬套西方理论的陷阱之后,颜彦将自己的研究建立在扎实的文献基础之上。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插图研究》一书有四个附录,分别是《插图本〈三国志演义〉版本叙录》《插图本〈水浒传〉版本叙录》《插图版〈西游记〉版本叙录》《插图本〈红楼梦〉版本叙录》,总计近十万字。

这些版本中的绝大多数都经过颜彦目验,其中包括数以千计的小说插图。在这部新书稿中,据文末所附“图版目录”统计,全书有多达251幅的插图,都是颜彦费心搜罗、精心挑选出来的。

这些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足以说明颜彦的研究言之有物,做到了她自己期许的“切合中国古典文化的特质”、“朝着建构具有自身民族性和身份特性的理论方向发展”。

颜彦的《明清叙事文学插图的图像学研究》无疑属于中国古代文学插图研究领域的前沿性成果,可喜可贺!而且,期待她为中国古代文学插图的理论话语体系的完善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容与堂刊本《水浒传》插图《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毫不夸张地说,颜彦已然是学术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相信她会越来越璀璨夺目!

是为序。

2021年5月7日,于海淀墨砚楼

>>>

后 记

在书稿即将付梓之际,回忆整部书从课题申请、立项、撰写、结项到可以出版问世,感触最多的除了写作的甘苦以外,最多的还是整个过程中得到的各种襄助,这些助力和关注总是在我彷徨和茫然时赐予我温暖和鼓励。因此,在这里,我愿意细细回味和感谢这些曾经给予我的帮助和力量。

《剪灯新话》插图

2014年,我出版了个人第一部学术著作《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插图研究》。此后,以其为基础,又相继申报并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小说插图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叙事文学插图的图像学研究》。

这部书稿就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也是我完成的第三个关于古籍插图的课题。

书稿的出版,一方面令我感到十分惭愧,从2012年课题申请成功到出版付梓历时七年多时间,由于各种工作和生活的琐事,无法在课题进行中始终如一的投入时间和精力,以至于课题的撰写总是一拖再拖;另一方面又稍觉欣慰,自己兴趣所在的课题终于在付出心血后能够有机会向学界展示和分享,特别是对那些曾经热心为我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师长朋友,这部小书也算是对他们的一个回报吧!

我要深深感谢我的硕士导师北京语言大学的段江丽教授,我的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都是在段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可以说我在学术上很多思考方式和治学习惯都是在段师最初的培养中逐渐形成的,至今我还记得段师在我的论文稿上一个标点一个句子的详细批注,她的严格要求为我的学术之路立下了最初的标杆,可以说是我真正踏入学术门槛的领路人。

也正是在这一期间,我开始对古籍插图这一领域产生兴趣。段师在《红楼梦》研究中用力颇深,这些年来我撰写的有关《红楼梦》的文章很多都得到了段师的指正,本书第五章有关《红楼梦》的部分,其思路和结构的形成不乏段师的影响。现在书稿即将付梓,又有幸得蒙恩师垂青赐予美序,甚是感激。

《增评补图石头记》插图之青梗峰石绛珠仙草

我还要深深感谢我的博士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的郭英德教授,郭师在我读博期间给予的系统而全面的指导,确立了个人治学的学术个性和研究方向,为我进行插图研究奠定了第一块扎实的基石。

特别是郭师叮嘱我在治学道路上要树立可持续性研究的思路,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后续课题的开展,有利于个人研究专长的形成。郭师的远见不仅使我在古籍插图这方天地中迈出了小小的一步,并且能够一直保持着耐心和热情,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探索,并小有所得。

这个课题在最初申请时,在选题的确定上其实经历了一段彷徨无措的阶段,要感谢我的师兄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李志远研究员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令我顿开茅塞,顺利确定了本书的题目;同时,也要感谢北京大学的刘勇强教授,与我的博士导师郭英德先生一起作为该课题的推荐人,促成本课题成功申报,也才能有了今日出版的幸事。

书稿撰写过程中,课题中的部分篇章得到了诸如《中国博物馆馆刊》《戏曲研究》《红楼梦学刊》《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艺术学》《文学与图像》《贵州文史丛刊》等期刊的收录和发表,在这里,我要衷心感谢马国梅、张芸、王萍、王瑜瑜、赵轶峰、杨梦娇等几位责编老师,在篇章结构、行文、标题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使文稿生色不少。

红楼梦俄文版插图贾宝玉

感谢我亲爱的小伙伴们,国家图书馆的杜萌女士,协助我整理并辑录出本书图录初稿,感谢国家图书馆的彭福英博士,为多篇已发表文章的英文标题和摘要纠错。她们的工作都使得书稿最终定型更加完善。

感谢首都师范大学周文业老师、东南大学的乔光辉教授、人民大学的李萌昀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的叶楚炎副教授、北京曹雪芹学会,先后邀请我参加了“古代小说文献暨数字化研讨会”“读图时代的中国古代小说创新论坛”“中国古代小说知识学”“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等学术会议,让我能够及时获得学术前沿信息,并在与各位学者交流探讨中获得学界的批评和反馈。

特别感谢我的好友国家图书馆的徐慧研究员,感谢浙江古籍出版社的陈小林副总编,不遗余力地促成了书稿出版和沟通各项事宜,二人为我联系出版事宜时,正值新冠病毒肆虐之际,单位尚未正式复工,他们克服了很多阻力和困难,才促成了书稿最终的问世,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国家图书馆为本书出版提供文津出版基金资助,作者本人已向国家图书馆做出学术承诺。同时,感谢此书的文字编辑、也是我北师大的校友屈钰明女士在出版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努力。

插图研究涉及大量图像资料,为搜集和整理这些资料,我先后在京津沪、浙江、江苏、湖北、辽宁、吉林等多地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借阅和参观,过程虽然辛苦,但是手触目验一部部古籍、一幅幅绘画、一个个工艺制品,却不啻为一次美的历程。

《增图像足本金瓶梅》插图潘金莲、孙月娥

图像学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研究,它的“跨界”性对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好是具有统合艺术、文学、文献、图像、历史等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在治学过程中,虽然尚无法做到样样精通,但是却也时刻提醒自己要打开视野、拓展维度,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稿在规划篇章时试图做到涉及图像研究中的更多内容和向度,希望体现出古籍插图研究覆盖面的广度,以及未来可以继续深入的可能性。

古籍插图是是中华典籍中的一块宝藏,是炙手可热的一项学术议题,与七年前我的书稿《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插图研究》出版时相比,近年来有了更多学者参与到插图研究的队伍中来,出现了很多获得好评的文章和论著。

当然,由于研究视野和方向的区别以及其他诸多原因,插图研究中依然存在不少争议。不过,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宝贵资源,是值得我们花费更多心思进行思考和探索的。

《新评绣像全传红楼梦》插图贾宝玉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正在努力投入到我的下一个插图研究相关的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谛图谱文献整理和研究”,我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古籍插图的长河中,为传递古籍插图的魅力付出自己的一点劳动和贡献。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