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一个盲女与一座城的故事|《流俗地》,复现被光阴蚕食的记忆

2021-11-18

2021深圳读书月

“年度十大好书”

《流俗地》

黎紫书笔下的南洋

一幅充满市井气俚俗味的长卷

复现被光阴蚕食的记忆

日前,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揭晓。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马来西亚华人作家黎紫书长篇小说《流俗地》入选。

长篇小说《流俗地》以马来西亚锡都,被居民喊作“楼上楼”的小社会拉开序幕。小说主人公银霞生来是盲女,她聪慧、敏感,亦懂得洞察人心,她既愿意在家编织箩筐,也渴望融入外面的世界,她学象棋、上盲校,在生来的困顿里劈开了一片天。在盲校里,她学会用盲文写信,也拥有了炙热的爱情,一切看似向着美好的方向,殊不知黑暗已经降临。

小说以跳接时空的叙事手法,为各个角色穿针引线,每一短篇看似独立却又连续,这些小城人物在生命狂流里载浮载沉,无声老去。他们坎坷、孤寂、拥有短暂欢乐,却都像电光石火,刹那间便走到时间尽头,看俗世的风吹透灼热的人生。

《流俗地》娓娓述说一个盲女和一座城市的故事,以作家特有的温情关注马来西亚华人,特别是女性群体。不过与最近流行的女性写作又有所不同,既有生活的艰辛和磨难的描摹,也有蓬勃向上的坚韧,笔下更是流露出一种特有的柔情。

作者告别炫技式的书写,与其上一部作品有明显的不同。她用平和的笔法写一群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微缩在一个叫作“楼外楼”的居民楼里。除了华人,也涉及其他族裔的人群。小说流水账一般记录下了马来西亚小城的生活点滴。

这是黎紫书第二部长篇小说《流俗地》,距前一部《告别的年代》恰好十年。与黎紫书从前的作品相比,很多读者从《流俗地》中读到了更多温情。作家说不出变化由何而生,或许心境改变,又可能源自人生崭新阶段。两部长篇小说精准对应两代人的生活,主角杜丽安与银霞,分别与母亲和黎紫书年龄相若。

以喧闹和孤寂并存的方式,《流俗地》记录了银霞的成长过程。黎紫书说:“某种程度上也是我自己对这片土地、那个时代的回忆跟见证吧。”

主角银霞如此聪慧,背下整本《大伯公千字图》,以心算赢下棋局。她在成长和行走中了解自己的城市,直到成为出租车电台接线员,脑海中收藏着整张地图,无数人情与之关联。她很幸运遇见名为“有光”的先生,一同在她不曾见到的熟悉街巷中游走。

作者希望《流俗地》是“一幅充满市井气俚俗味的长卷”。“我们一直都生活在这里。”她认为马华文学当观察更多元的生活,“我们其实可以做得更好一点。”

《流俗地》

(马来西亚)黎紫书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丽琴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